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詞典 1分類詞匯 4
《漢語大詞典》:井陘(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脈。有要隘名 井陘口 ,又稱 土門關(guān) 。 秦 漢 時(shí)為軍事要地。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高誘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縣 ?!?span id="8okfz1f" class="book">《元和郡縣圖志·恒州》:“ 井陘縣 , 六國 時(shí) 趙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興兵攻 趙 ,下 井陘 。 漢高帝 三年, 韓信 、 張耳 東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陳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門口 ,縣( 獲鹿縣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萬里鳴刁斗,三軍出 井陘 ,小的們隨老爺去 河北 ,在此久等?!?王德鐘 《和悼秋醉后之作》:“書生曾把《陰符》讀,亦愿荷戈出 井陘 ?!?/div>
《國語辭典》:背水陣(背水陣)  拼音:bèi shuǐ zhèn
背水列陣,使士兵前臨大敵,后無退路而拼死作戰(zhàn)的陣法。漢韓信即以此陣擊潰趙軍?!妒酚?。卷九二?;搓幒盍袀鳌罚骸感拍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望見而大笑?!?/div>
《漢語大詞典》:井陘關(guān)(井陘關(guān))
即 井陘口 ,詳“ 井陘 ”。
分類:井陘口
《漢語大詞典》:井陘(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脈。有要隘名 井陘口 ,又稱 土門關(guān) 。 秦 漢 時(shí)為軍事要地。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高誘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縣 。”《元和郡縣圖志·恒州》:“ 井陘縣 , 六國 時(shí) 趙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興兵攻 趙 ,下 井陘 。 漢高帝 三年, 韓信 、 張耳 東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陳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門口 ,縣( 獲鹿縣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萬里鳴刁斗,三軍出 井陘 ,小的們隨老爺去 河北 ,在此久等?!?王德鐘 《和悼秋醉后之作》:“書生曾把《陰符》讀,亦愿荷戈出 井陘 ?!?/div>
《漢語大詞典》:拔趙幟易漢幟(拔趙幟易漢幟)
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載, 韓信 率 漢 軍擊 趙 ,將至 井陘口 ,先挑選輕騎二千,人持一赤幟,抄小路埋伏于 趙 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以誘 趙 。 趙 軍出擊, 漢 軍佯敗而走, 趙 軍果空營追擊?!?信 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 趙 空壁逐利,則馳入 趙 壁,皆拔 趙 旗,立 漢 赤幟二千?!?趙 軍進(jìn)擊不能勝,欲回營,見營中盡是 漢 軍赤幟,大驚,“以為 漢 皆已得 趙王 將矣”,于是潰不成軍,終于為 信 所滅。后遂用以為偷換取勝或戰(zhàn)勝、勝利之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人妖:“妻與生用拔 趙 幟易 漢 幟計(jì),笑而行之。”亦作“ 拔趙幟立赤幟 ”、“ 拔趙易漢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惜偽古文罅漏太多,彌縫匪易,雖盛氣強(qiáng)詞,仍不能拔 趙 幟而立赤幟也?!?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所以他們的組織專爭取同伍的人,埋頭苦干,意欲將新軍中除 滿 人與官長外,全體運(yùn)動(dòng)成熟,一舉而拔 趙 易 漢 ?!币嗍∽鳌?拔幟 ”。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詩》:“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yuǎn)聲。沉沙擁急水,拔幟上危城?!?唐 魏徵 《唐故邢國公李密墓志銘》:“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縱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幟擁沙之策,莫不動(dòng)如神化,應(yīng)變無窮?!?明 何景明 《淮陰侯》:“大將登臺(tái)貴,三軍拔幟豪?!?清 趙翼 《前接雨村觀察續(xù)寄詩話有書報(bào)謝茲又接來書并詩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虛拔幟晨趨壁,救敗量沙夜唱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