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1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闔廬(闔廬)  拼音:hé lú
1.居室、住宅?!蹲髠鳌O骞吣辍罚骸肝醿娦∪?,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挂沧鳌戈H閭」。
2.春秋時(shí)吳王的別稱。參見「闔閭」條。
分類:住屋
《漢語大詞典》:相宅
(1).擇地定居。《書·洛誥》:“公( 周公 )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 周 匹休。” 章炳麟 《排滿平議》:“藉令 馬 ( 馬融 )、 高 ( 高誘 )舊訓(xùn)或有差譌,則 三苗 容是今之 苗 族,然其相宅神州,與 漢 族孰先孰后,史官亦無以質(zhì)言矣。”
(2).舊時(shí)迷信,以觀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兇的一種方術(shù)。晉書·魏舒?zhèn)?/a>》:“﹝ 舒 ﹞少孤,為外家 寧氏 所養(yǎng)。 寧氏 起宅,相宅者云:‘當(dāng)出貴甥?!?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烏程三魁:“ 余拂 君厚 , 霅川 人也。其居在 漢 銅官廟 后,溪山環(huán)合。有相宅者言:‘此地當(dāng)出大魁?!?宋 周密 齊東野語·楊府水渠:“一僧善相宅,云:‘此龜形也,得水則吉,失水則兇?!?/div>
《國語辭典》:比舍  拼音:bì shè
鄰舍。如:「聞比舍雞鳴犬吠之聲。」
《漢語大詞典》:草窠
(1).草蓋的窩棚。指簡陋的住屋。 魯迅 《〈二心集〉序言》:“﹝ 焦先 ﹞居住的那樣的草窠,大約和現(xiàn)在 江 北窮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過還要小?!?br />(2).猶草叢。 魯迅 《彷徨·祝?!?/span>:“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jīng)都給吃空了,可憐他手里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div>
《漢語大詞典》:煙舍(煙舍)
亦作“煙舍”。 泛指山鄉(xiāng)或江村的住屋。 唐 李商隱 《子初郊墅》詩:“亦擬村南買煙舍,子孫相約事耕耘?!?清 朱芳靄 《好事近·題蔣蓀湄桃花溪水圖》詞之二:“年來我亦愿浮家,煙舍定相訪。”
分類:住屋
《國語辭典》:后街(后街)  拼音:hòu jiē
1.住屋后面的街巷。如:「有人在后街對(duì)著二姐的窗口唱情歌、訴衷情?!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mèng)》第二三回:「不想后街上住的賈芹之母周氏,正盤算著也要到賈政這邊謀一個(gè)大小事務(wù)與兒子管管,也好弄些銀錢使用?!?br />2.指城市中冷僻的街巷。如:「深夜獨(dú)自在后街徘徊是很危險(xiǎn)的事。」
《漢語大詞典》:靈房(靈房)
(1).神靈的住屋。 南朝 梁 沈約 《善館碑》:“至道玄妙,無跡可尋,寄言立稱,已乖宗極,神宇靈房,於義非取?!?br />(2).冥器。燒化給死者用的紙?jiān)孔印?沙汀 《兇手》:“他們定扎了一坐簡陋的靈房,請(qǐng)了兩名道士。”
《國語辭典》:窯洞(窯洞)  拼音:yáo dòng
陜北、豫西一帶及黃土高原地區(qū),居民為求耕種或取水方便,乃擇適近的山壁下部,挖鑿出供人居住的穴洞以為居所。
《國語辭典》:草棚  拼音:cǎo péng
用草搭建的棚子。如:「舊時(shí),在路邊搭起草棚就可做生意?!?/div>
《漢語大詞典》:邛籠(邛籠)
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后漢書·西南夷傳·冉駹:“眾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李賢 注:“按今彼土夷 人 呼為‘雕’也?!?/div>
《漢語大詞典》:羊棲(羊棲)
舊時(shí) 仡佬 族的住屋。 宋 朱輔 溪蠻叢笑:“ 仡佬 以鬼禁,所居不著地,雖酋長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cái)?shù)尺,以巨木排比,如省民羊柵,杉葉覆屋,名羊棲。”
分類:住屋
《國語辭典》:帳棚(帳棚)  拼音:zhàng péng
可拆合自由搬運(yùn)的組合式住屋或棚子。由可折疊的支架及帆布或皮革、塑膠布等組合而成,常用于游牧、狩獵,也應(yīng)用在馬戲團(tuán)或露營、登山等戶外活動(dòng)等。
《漢語大詞典》:廛舍
平民住屋。《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今東郊被 宋 兵殘破,民居未復(fù),主公明日命司徒修整廛舍。” 清 劉大櫆 《乞同里捐輸以待周急引》:“閭巷無恒產(chǎn)之士貿(mào)貿(mào)而來,僦廛舍以居?!?/div>
分類:平民住屋
《漢語大詞典》:灶披間(竈披間)
方言。廚房。亦指簡陋狹小的住屋。 茅盾 《雨天雜寫》之三:“斗室中霉氣蒸郁,實(shí)在不美,但我仍覺得這個(gè) 上海 人所謂‘灶披間’很有意思?!币嗍∽鳌?灶披 ”。 茅盾 《上?!?/span>:“底下的灶披也住了一家?!?/div>
《漢語大詞典》:泰山石敢當(dāng)(泰山石敢當(dāng))
舊俗,凡人家住屋門對(duì)橋梁、巷口或道路要沖,就在墻外立一小石碑,上刻“ 泰山 石敢當(dāng)”五字,用以避邪。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八:“吾邑人家門戶,當(dāng)橋梁巷陋之衝,則豎石碑,書‘ 泰山 石敢當(dāng)’五字,以鎮(zhèn)之?!?魯迅 《花邊文學(xué)·〈如此廣州〉讀后感》:“其實(shí), 中國 人誰沒有迷信……他們會(huì)只化一個(gè)銅元買一條紅紙,寫上‘ 姜太公 在此百無禁忌’或‘ 泰山 石敢當(dāng)’,悄悄的貼起來,就如此的安身立命?!眳⒁姟?石敢當(dāng) ”。
《國語辭典》:石敢當(dāng)(石敢當(dāng))  拼音:shí gǎn dāng
舊時(shí)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yàn)橄锬皹虻酪獩_的家居正門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當(dāng)三字,即可禁壓不祥。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七。石敢當(dāng)》:「今人家正門適當(dāng)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dāng),以厭禳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