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和散
正蒙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
分類:和散
《漢語大詞典》:詩筆(詩筆)
(1).詩和散文。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至午后詩筆俱成,得七千餘字?!?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辭筆或詩筆對舉, 唐 世猶然,逮及 宋 元 ,此義遂晦。於是散體之筆,并稱曰文?!?br />(2).寫詩的筆。 宋 王安石 《贈老寧僧首》詩:“閑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 太山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清 秋瑾 《題〈瀟湘館集〉》詩之二:“千尋翠色供詩筆,一派湖山作畫圖?!?/div>
《國語辭典》:元曲  拼音:yuán qǔ
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盛行于元代??煞譃殡s劇和散曲兩類。曲調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采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于南曲有入聲?,F(xiàn)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北曲」、「元雜劇」。
《國語辭典》:元雜?。ㄔs劇)  拼音:yuán zá jù
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盛行于元代,最初為金院本中的一種演出形式。以唱曲為主,劇詞、音樂的結構十分嚴謹。劇本體裁通常分為四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為末本、旦本兩種。也稱為「北曲」、「元曲」。
《國語辭典》:俗樂(俗樂)  拼音:sú yuè
民間音樂的泛稱。相對于雅樂而言。
《漢語大詞典》:離聚(離聚)
分和合,聚和散。 宋 張先 《夢仙鄉(xiāng)》詞:“離聚此生緣,無計問離聚?!?/div>
分類:和合和散
《漢語大詞典》:飴散(飴散)
飴鹽和散鹽。亦泛指鹽。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抵京師,授檢校戶部郎中兼侍御史,斡池鹽于 蒲 ,脩牢盆,謹衡石,煎和既精,飴散乃盈?!?/div>
分類:和散
《漢語大詞典》:濱海區(qū)
臨近海濱的區(qū)域;亦指濱海的建成區(qū)(如建有房屋和散步道的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