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烏程人,一說桐鄉(xiāng)人,字春茵,號宛來??滴跏四晁]試鴻博,因事累受阻未試。少負奇氣,岸然不可一世。晚年客游秦晉,名益重,詩文價益高,以金帛酬者甚眾。著有《爛溪集》、《交山平寇本末》。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六
夏骃,字文茵,號宛來,烏程人??滴跫何磁e博學鴻詞。有《泠然堂集》。
夏熙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西新建人,字為霖,晚號存齋??滴跞拍赀M士,知廣東增城縣。邑大水,開倉發(fā)粟,按行村落散放,并勸富人捐貸,民以不困。此外興學治盜,多善政。尋以事罷,僦屋讀書,間出游歷名山大川,至老不倦。卒年七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北孝感人,字觀川,晚稱澴農(nóng)??滴趿赀M士,授編修。歷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修《湖廣通志》。主講江漢書院。學主窮理,隨事體驗,以求自得。有《四書札記》、《證疑備覽》、《杜詩筆記》、《菜根精舍詩》、《易論》。六十五歲卒。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一
夏力恕,字觀川,晚號澴農(nóng),孝感人。康熙辛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菜根精舍詩集》。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江蘇高郵人。登癸卯(1723)恩科進士,充南書房,以御試第一入史館,尋轉(zhuǎn)諫垣。雍正六年(1729)任巡臺御史兼學政,以澄敘官方、振興文教為己任。主歲、科兩試,敬慎明敏,栽培人才,悉本真誠。生平廉介,政聲頗佳。在臺所評試牘,輯有《海天玉尺》,又著有《臺灣紀巡詩》,蜚聲閩海?!紖⒖紕⒘艰怠?a target='_blank'>重修臺灣府志》,臺銀本?!剑握窀蛔?/blockquote>
維基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中國高郵州人,清朝官員,是首位實際兼理臺灣學政的巡臺御史1=在此之前,臺灣的學政是由臺灣道兼理。。雍正元年(1723年),夏之芳考中癸卯恩科進士,前往北京宮內(nèi)擔任教習。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飭令他參加館試,之后任翰林院檢討。雍正六年(1728年)以欽差御史身分前往臺灣巡視兼理學政,并留任一年。他除了負責臺灣生員考試外,也重修臺灣府志并以古詩詠嘆臺灣事物,其記載古臺灣的詩集《臺灣雜詠百韻》、《臺灣巡行詩》,頗有文史價值。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七
夏詔新,號樂村,姚州人。雍正己酉拔貢,官滬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8—1785 【介紹】: 清江蘇高郵人,字芙裳,號醴谷。雍正十一年進士,入翰林。乾隆元年舉鴻博,授翰林院檢討。歷任福建鄉(xiāng)試正考官,廣東、湖南字政。歸后主鐘山麗正書院。通經(jīng)史,善詩文。有《讀史提要錄》、《半舫齋詩文集》。
夏廷芝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夏廷芝(生年不詳—卒年不詳),字茹紫,號嘯門。江蘇揚州府高郵州(今揚州市高郵市)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考中癸丑科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賜進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編修。乾隆三年(1738年)以編修充內(nèi)閣一統(tǒng)志館纂修官。乾隆五年(1740年)任國史館纂修官。升翰林院侍講。乾隆六年(1741年),任陜西鄉(xiāng)試主考官。乾隆七年(1742年)任壬戌會試同考官。乾隆九年(1744年)提督山西學政。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湖北學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5—1787 【介紹】: 清江蘇江陰人,字懋修,號二銘。諸生。通經(jīng)史,旁及諸于百家、天文、算數(shù)之學。因不得志,廣游四方,結交海內(nèi)豪士。后專事著述。有《野叟曝言》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一
夏敬渠,字懋修,號二銘,江陰人。諸生。有《浣玉集》。
夏大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湘潭人,字繼臨,號楓江。乾隆三十年拔貢,歷官衡州訓導、岳州教授。著述甚富。有《洞庭湖志》、《說左約箋》、《左傳分類賦》、《楓江詩文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2—1798 【介紹】: 清河南河內(nèi)人,字用九,號西墅。乾隆四十八年舉人。以親老不仕。建宗祠,置義田,講學西墅中,自稱陶隱氏。喜讀《》。有《讀易私鈔》、《私說》、《強學錄》、《日省格》、《邵窩文集》。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字上珍,號庚孫,歷任寧普豐潤等縣縣令,幼年家貧,發(fā)憤苦讀,文名邑中,弱冠即授經(jīng)養(yǎng)母,有孝子稱。清嘉慶三年生。

人物簡介

維基
夏修?。??年—1840年),字渾初,又字渾夫,號森圃。江西省南昌府新建縣(今屬南昌市)人。嘉慶三年(1798年)壬戌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一百十六名舉人。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同進士出身。選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804年),加入消寒詩社。十年(1805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充國史館協(xié)修官、功臣館纂修官。十二年(1807年),充任丁卯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十六年(1811年),充辛未科會試同考官。十七年(1812年),考選都察院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十八年(1813年),四月,奏請「釐刑獄以省拖累」,嘉慶帝上諭:「所奏深合事理。國家明刑弼教,意本期于無刑,有罪者不容輕縱,無罪者尤不可株連。刑部雖總理讞獄,然案情較重、罪名大小,辦理自有等差。近日五城及步軍統(tǒng)領衙門于尋常訟案罪止杖笞以下者,往往不察事理,概以送部了事,以致刑部現(xiàn)審之案日積日多,不能速為斷結,迨至逐案審理,其事甚細,而到案之人久羈縲紲,隸徒中飽,貲產(chǎn)蕩然。又或查拿案犯,不辨真?zhèn)?,輒請交部嚴鞫,及訊明無辜被累,而正犯轉(zhuǎn)得遠飏,紛紛株系,桎梏相望,皆足上干天和。著刑部詳查定例并酌定條款,凡輕罪細故、可由五城及步軍統(tǒng)領衙門審結者,俱令自行擬結;其應送部而不送部者,固當照例參處,如不應送部而率意送部者,刑部將原案駮回并將該衙門題奏請旨。至于刑部收禁人犯,尤當審度案情,其問徒以下輕罪人犯、以及干連待質(zhì)之人,例應取保候?qū)?,今往往一概收禁,以致囹圄積滯、疾病顛連,甚或遭瘐斃之慘。據(jù)該御史奏稱本年正月以來,獄犯患病及病故者已數(shù)十起,殊堪憫惻。著刑部查明現(xiàn)在監(jiān)禁人犯,此內(nèi)凡輕罪及傳案待質(zhì)者,立即清理省釋,毋稍稽滯。嗣后該堂官并隨時查察,如司員等有濫傳收禁者,均予參處;其內(nèi)外問刑衙門引用律例,前曾有旨,不得用雖但字樣、抑揚其詞,今或以他字代用,仍復何所區(qū)別,著再行申禁。斷案總當援引正條,如本有專律,不得改引他條,意為重輕,文致人罪。又該御史奏請飭令刑部于承審本司之外勿另行派審一條,讞獄之道,本當專其責成,即如刑部為執(zhí)法之官,朕于一切案件皆交該部審擬;遇有案情重大者,特派大學士九卿或軍機大臣會審,亦非事所恒有。今刑部于簽分各司之案,多派員會審,殊非覈實之法。嗣后除實有疑難重案,仍準遴派干員會審外,其尋常案件總責令承辦之司細心推鞫,俾令各舉其職,以杜諉卸。該堂官其加意整飭,欽恤惟刑,用協(xié)咸中之慶?!拱嗽?,轉(zhuǎn)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十九年(1814年),正月,針對癸酉之變善后事宜奏請「嚴禁妄拿無辜」,上諭:「所奏甚是,此次辦理叛案,其從賊逆黨必當悉數(shù)捕誅,不容一名漏網(wǎng)。但豈得因此株累查拿,擾及良善?近日審訊各處查緝送部之人,多有妄報邀功、挾仇誣陷者,雖審明后即予昭雪,而其人羈禁囹圄,室家播棄,貲產(chǎn)蕩然,且有因以瘐斃者。似此妄行羅織,心實不忍,良民何辜,遭此苛政,其可以消沴戾而召祥和?,F(xiàn)在必應查拿之犯,俱經(jīng)刑部將年貌住址根究明確,開單飭交京畿及各省按名踹緝,務獲究辦。此外如再有妄拿無辜誘供刑逼、以及仇扳捏控者,審明俱按律坐誣治罪,庶矜慎刑獄,除莠安良,以靖人心而迓昊貺?!购筮疾煸罕平o事中。冬季充巡城給事中巡視東倉、東城,罷黜奸猾吏員,鏟除盜匪。二十二年(1817年),擢刑科掌印給事中。六月,彈劾直隸總督方受疇遲延不審理趙師氏呈控案件,奏請究查。外授廣東惠潮嘉兵備道,剿戮匪徒,撫平械斗,收繳民間鳥槍,訓練州縣壯丁,設置義學,整理韓山書院,改善風氣。二年(1822年),充任壬午科廣東鄉(xiāng)試提調(diào)官。三年(1823年),四月,以惠潮嘉道署理肇羅道,兼攝肇慶府事務,平反羅定州冤獄。五年(1825年),與肇慶府知府屠英、高要縣知縣韓際飛等重修《高要縣志》。遷廣東督糧道,督辦筑堤,親自捐資,兩次署理鹽運使。隨后以督糧道護理廣東布政使印務?;閲烂埽舾煞e弊。充任乙酉科廣東鄉(xiāng)試提調(diào)官。受兩廣總督阮元委托總理輯纂刊刻《皇清經(jīng)解》,并作序文。七年(1827年),俸滿離任,赴吏部引見。十年(1830年),四月二十二日,升授湖南按察使,護理布政使印務。清廉平易不苛徵。十一月二十九日,調(diào)任山西按察使。十二年(1832年),九月初一日,調(diào)任安徽按察使。九月初四日,因山西按察使任內(nèi)未能審明陽曲縣知縣「李聯(lián)蒙藉案索贓案」案情,上諭與山西巡撫阿勒清阿、布政使邱鳴泰、冀寧道王志瀜、太原府知府王世紱等相關官員一同發(fā)交吏部議處,遭降三級調(diào)用,以從四品候補。閏九月,又因湖南按察使任內(nèi)「失察逆猺滋事」,追加處分于補官時再降二級留任。怡然面對,請假歸鄉(xiāng),縣志稱之「德讓君子之遺風」。十九年(1839年),補授貴州思南府知府。清理積案,制造紡車,教導人民紡織,半年內(nèi)街巷充斥紡織聲。主修《思南府續(xù)志》。不久后卒于任上。二十年(1840年),九月與充任貴州學政的次子夏廷矩相聚。冬季卒于任上。為人端正嚴謹,喜好灑脫的氣節(jié),旁人有過失就當面指摘,因此時有齟齬不合,然而心地仁慈溫和,見善必為,憐憫喪家,樂于施與,死后受各處任官地的百姓追慕。
夏國琦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夏國琦,字治光,號文齋,貴州遵義人,進士出身。道光二年(1822年)登壬午恩科第二甲六十五名進士。初署山東蘭山縣知縣,旋補湖南攸縣知縣。
夏鑾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當涂人,字德音,號朗齋。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以優(yōu)貢生官徽州府學訓導。宗程朱之學,訓士極嚴。道光中解官歸卒。
夏云岫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夏云岫(?年—?年),號金江,奉天岫巖縣人。清朝官員。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式壬辰恩科進士,即用知縣,歷任山西榮河、永濟、孝義、湖北黃梅、云夢、四川安縣、彭縣、成都、雙流等縣知縣。升馬邊廳同知,充任湖北庚子科鄉(xiāng)試同考官。因捕獲鄰境盜犯有功,加知府銜,實授河南南陽府知府,調(diào)湖南衡州府,再升河南河陜?nèi)甑?,加按察使銜?/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