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為”。
1.詭詐虛假。
《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jié)、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姦偽之術也?!?span id="wh1sz0q" class="book">《
韓非子·六反》:“姦偽無益之民六,而世譽之如彼;耕戰(zhàn)有益之民六,而世毀之如此?!?漢 桓寬
《鹽鐵論·錯弊》:“禁御之法立而姧偽息,姧偽息則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務其職,不反本何為?” 漢
王充 《論衡·答佞》:“考鄉(xiāng)里之跡,證朝廷之行,察共親之節(jié),明事君之操,外內不相稱,名實不相副,際會發(fā)見,姧為覺露也?!眾椋槐咀鳌凹閭巍?。
《水滸傳》第二四回:“且説那婦人做出許多姦偽張致,那 武大 武松 弟兄兩個吃了幾杯, 武松 拜辭哥哥。”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無完衣,腹無飽食,貧困日甚,奸偽日滋?!?br />2.指詭詐虛假的人或事。 漢
賈誼 中:“然后姦偽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姦,一本作“ 姧 ”。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姦偽榮顯,則英杰潛逝?!?span id="hkbdbip" class="book">《
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后遭姦偽,威分近習,畜貨聚馬,戲謔是聞?!?清 唐甄
《潛書·達政》:“除強暴奸偽,不為民害,為中善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