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修月斧
修月戶
玉斧修成
補月
修成七寶
瓊斧修成
修蟾斧
玉斧整蟾宮
玉斧斫冰輪
八萬二千雕瓊手
玉斧補金鏡
玉斧整乾坤
《太平廣記》卷三百七十四〈靈異·鄭仁本弟〉~2973~
唐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游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夐,忽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衣甚潔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無?」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苟艘蚓椭?,且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多為日爍,其惡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脩之,子即一數(shù)。」因開襆,有斤鑿事。玉悄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無疾耳?!鼓似?,與二人指一歧徑,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簡釋
玉斧修月:詠月。宋王安石《題扇》:“玉斧修成寶月圓,月邊仍有女乘鸞。”
典故 巴顛綠駿
相關(guān)人物司馬昭(晉明帝)
司馬紹(晉明帝)
《晉書》卷六《明帝紀》
六月,敦將舉兵內(nèi)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駿馬微行,至于湖,陰察敦營壘而出。有軍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晝寢,夢日環(huán)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云。于是使五騎物色追帝。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后有騎來,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挂蛞员奘局?。五騎傳玩,稽留遂久。又見馬糞冷,以為信遠而止不追。帝僅而獲免。
簡釋
七寶鞭:喻以智謀脫身。唐溫庭筠《奉天西佛寺》:“宗臣欲舞千鈞劍,追騎猶觀七寶鞭。”
例句
君王指點新豐樹,幾不親留七寶鞭。
宗臣欲舞千鈞劍,追騎猶觀七寶鞭。
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寡恿昙咀釉唬骸肝岱琴浿玻热瘴醽?,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顾烀搫χ轮镁K镁唬骸赶染裏o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span>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p>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典故 荊山玉
三刖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三獻
卞和刖
和氏玉
荊山璆
玉三獻
和氏淚
痛玉
卞和恥
楚山玉
楚王珍
抱玉淚
悲玉石
和氏愆
三獻荊山
白璧三年淚
白璧疑冤楚
抱石疑非
抱玉卞和
璧悲三獻
卞玉
卞子抱玉
楚家玉
楚人隨玉
楚山迷璧
楚山囚玉
和氏寶
荊山待價
泣楚玉
泣血人
灑淚成血
三獻三刖
為玉泣
誤卞和
獻玉和
再獻甘滅趾
證玉臣
足刖已過三
白璧冤楚
謗玉
卞和不斲
卞和脛
卞山璞
卞疑
和氏三獻
和氏獻玉
荊人美璞
良璞悲
獻玉招刑
刖人哭
賊奇璞
相關(guān)人物卞和
《韓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煌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桑烀唬骸汉褪现?。』
簡釋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顏覺赴舉》:“居然一片荊山工,可怕無人是卞和?!?/p>
卞泣:指懷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鄭少尹》:“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p>
和氏玉:詠玉。唐錢起《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p>
例句
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與寶不相墜。勸爾出門行,行難莫行易。
圭璧無卞和,甘與頑石列。
堅貞與和璧,利用歸干將。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越歐百煉時,楚卞三泣地。二寶無人識,千齒皆棄置。
再刖未甘何處說,但垂雙淚出咸秦。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哲人臥病日,賤子泣玉年。
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
因悲楚左右,謗玉不知珉。
況當圣明主,豈乏證玉臣。
應憐泣楚玉,棄置如塵泥。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
只應抱璞非良玉,豈得年年不至公。
似璧悲三獻,疑珠怯再投。
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huán)同。
和玉悲無已,長沙宦不成。
貞堅自有分,不亂和氏璧。
所痛無罪者,明時屢遭刖。
荊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既同和氏璧,終有玉人知。
荊山有玉猶在璞,未遇良工虛擲鵲。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徒為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知君分如此,贈逾荊山璧。
居然一片荊山玉,可怕無人是卞和。
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本是楚家玉,還來荊山中。
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
抱石恥獻玉,沈泉笑探珠。
徒有獻芹心,終流泣玉啼。
大國本多士,荊岑無遺璧。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曉澗青青桂色孤,楚人隨玉上天衢。
但尋陶令集,休獻楚王珍。
子既屈一鳴,余固宜三刖。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此時泣玉情雖異,他日銜環(huán)事亦同。
荊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閑。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
結(jié)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
哀哀獻玉人,楚國同悲辛。泣盡繼以血,何由辨其真。
三獻寢不報,遲遲空手回。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荊山璞在終應識,楚國人知不是狂。
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
顧我昔年悲玉石,憐君今日蘊風雷。
荊璞獻多還得售,桂堂恩在敢輕回。
荊山產(chǎn)美玉,石石皆堅貞。未必盡有玉,玉且問石生。
荊人獻始遇,良匠琢初成。
投珠恐見疑,抱玉但垂泣。
蕓香誤比荊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明年徵拜入,荊玉不藏諸。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門依舊是龍門。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知將刖足恨,去擊李膺門。
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同聲慚卞玉,謬此托韋金。
荊玉終無玷,隨珠忽已彈。
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不嗟荊寶退,能喜彩衣還。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白璧疑冤楚,烏裘似入秦。
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空。
窮通應計一時間,今日甘從刖足還。
眾寶歸和氏,吹噓多俊人。
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砧。
譬如黃金盤,照耀荊璞真。
衣?lián)]京洛塵,完璞伴歸人。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典故黃雀銜
銜環(huán)報
漢環(huán)
白環(huán)報
報恩環(huán)
襲漢環(huán)
飼雀傳慶
相關(guān)人物楊寶
參考典故四代三公
《搜神記》卷二十~5~
漢時,弘農(nóng)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寶見,憫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馀日,毛羽成,朝去,暮還。一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qū)氃侔菰唬骸肝椅魍跄甘拐?,使蓬萊,不慎,為鴟梟所搏。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乃以白環(huán)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huán)?!?/span>
《訓世評話》上~56~
楊寶性慈愛,年九歲至華陰山北,見一黃崔,為鴟梟所博;墮地下,為螻蟻所困。即懷之,安置梁上,又被蛇蟲所齧。乃移置箱中,采黃花飼之。毛羽既成。朝去暮來,積年之后,忽與群崔俱采哀鳴,繞寶數(shù)日乃去。是夕忽見一有一童子向?qū)氃侔菰唬何沂俏魍跄甘拐?,往蓬萊過此為鴟梟所所搏。君仁愛極救,數(shù)承恩養(yǎng),今當受使南海,不得朝夕奉侍。流涕辭別,以白環(huán)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后當如此環(huán)矣。寶生子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三公,果應白環(huán)之數(shù),天下無比。
《后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759~
楊震字伯起,弘農(nóng)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唐·李賢注引《續(xù)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qū)氃侔菰唬骸何椅魍跄甘拐?,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灰园篆h(huán)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huán)矣?!弧?/span>
例句
靈鳥酬德輝,黃雀報仁慈。
能銜任黃雀,亦欲應時明。
古人于黃雀,豈望白環(huán)報。
跡留傷墮屨,恩在樂銜環(huán)。
此時泣玉情雖異,他日銜環(huán)事亦同。
明珠世不重,知有報恩環(huán)。
莫言不解銜環(huán)報,但問君恩今若為。
莫學銜環(huán)雀,崎嶇謾報恩。
黃雀知恩在,銜飛亦上樓。
公門襲漢環(huán),主第稱秦玉。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銜環(huán)非報德。
飼雀曾傳慶,烹蛇詎有殃。
典故 舞如意
白髓
調(diào)玉髓
寶屑無痕
滅瘢難辨玉
獺髓微痕
眉額損
千金球獺髓
獺髓醫(yī)頰
玉頰勞獺髓
相關(guān)人物孫和
《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八〈醫(yī)一·吳太醫(yī)〉~665~
吳孫和寵?quán)嚪蛉?。嘗醉舞如意,誤傷鄧頰,血流,嬌惋彌苦。命太醫(yī)合藥。言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和以百金購得白獺,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滅,左頰有赤點如痣。
《酉陽雜俎》前集卷八〈黥〉
近代妝尚靨如射月,曰黃星靨。靨鈿之名,蓋自吳孫和鄭夫人也。
《拾遺記》卷八〈吳〉
孫和悅鄧夫人,常置膝上。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頰,血流污褲,嬌姹彌苦。自舐其瘡,命太醫(yī)合藥。醫(y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辜促徶掳俳?,能得白獺髓者,厚賞之?!湍嗣洗烁?,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點如朱,逼而視之。更益其妍。諸嬖人欲要寵,皆以丹脂點頰而后進幸。嫵惑相動,遂成淫俗。
例句
獺髓求魚客,鮫綃托海人。
下有蕊剛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獺髓,湛似桐馬乳。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辜瓣愅觯淦薰朐焦珬钏刂?,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龟愂系迷?,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顾炫c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典故刮眼膜
金篦刮眼
寶篦刮
刮膜篦
刮膜金篦
煩金篦
眼膜欲刮
《周書》卷四十六〈孝義列傳·張元〉~833~
及元年十六,其祖喪明三年,元恒憂泣,晝夜讀佛經(jīng),禮拜以祈福祐。后讀藥師經(jīng),見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zhuǎn)藥師經(jīng)行道。每言:「天人師乎!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見明,元求代闇?!谷绱私?jīng)七日。其夜,夢見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之后,汝祖目必差。」元于夢中喜躍,遂即驚覺,乃遍告家人。居三日,祖果目明。
典故 斷釵
寶釵分
臂釵
玉釵分
釵分一股
釵燕分
破釵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三〈陸罩·閨怨詩〉~777~
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留步惜馀影,含意結(jié)愁眉。徒知今異昔,空使怨成思。欲以別離思,獨向蘼蕪悲。
典故 呂刀
寶刀贈
呂虔佩刀
虔收宰相刀
識佩刀
重佩刀
寶刀世載
傳家寶刀
佩刀世三公
尚書佩刀
王祥貽刀
貽佩刀
玉祥得佩刀
宰相刀
相關(guān)人物呂虔
王祥
王覽
參考典故王祥
《晉書》卷三十三〈王祥列傳·(弟)王覽〉~99~
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瓜楣剔o,強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覽后奕世多賢才,興于江左矣。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刀〉~083~
《晉中興書》曰:初魏徐州刺史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span>
例句
望有經(jīng)綸釣,虔收宰相刀。
不愧寶刀贈,維懷瓊樹枝。
嘗聞寶刀贈,今日奉瓊琚。
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
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知君先負廟堂器,今日還須贈寶刀。
王粲暫停筆,呂虔初佩刀。
前軍蘇武節(jié),左將呂虔刀。
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塵。
謝朓出華省,王祥貽佩刀。
吳中舊侶君先貴,曾憶王祥與佩刀。
典故 驪龍頷
驪龍睡
頷珠
驪頷珠
抱珠睡
頷下驪珠
驪龍吐珠
驪龍頷珠
龍頷摘明珠
龍休睡
睡驪目
探頷
寶奪驪龍
采珠勿驚龍
蒼龍頷底珠
老龍吐珠
龍頷摘珠
竊龍頷
睡中龍
偷珠
珠歸龍窟
藏珠
龍眠失珠
龍醒遺珠
遭龍伯睡
《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禦寇〉~06~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于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簡釋
驪龍:喻寶物。唐劉禹錫《奉和裴晉公涼風亭睡覺》:“驪龍睡后珠元在,仙鶴行時步又輕。”
驪龍睡:喻睡覺,或喻因僥幸獲得機遇。唐劉禹錫《泰和裴晉公涼風亭睡覺》:“驪龍睡后珠元在,仙鶴行時步又輕?!?/p>
例句
涉海得驪珠,棲梧慚鳳質(zhì)。
弟沉滄海底,偷珠待龍睡。一朝龍醒寤,本但喜復得珠,不求珠所目。酬客雙龍女,授客六龍轡一朝龍醒寤,本問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備。
驪龍睡后珠元在,仙鶴行時步又輕。
驪龍頷被探珠去,老蚌胚還應月生。
銅梁劍閣幾區(qū)區(qū),十上探珠不見珠。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誰比趨庭戀,驪珠耀彩衣。
勉矣鄭夫子,驪珠今始胎。
日落煙水黯,驪珠色豈昏。
白日探得珠,不待驪龍睡。
珠容百斛龍休睡,桐拂千尋鳳要棲。
驪龍頷下亦生珠,便與人間眾寶殊。
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
采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
鳳形憐彩筆,龍頷借驪珠。
此時驪龍亦吐珠,馮夷擊鼓群龍趨。
圓疑竊龍頷,色已奪雞冠。
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蕩。
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
蟬老悲鳴拋蛻后,龍眠驚覺失珠時。
煩君贊詠心知愧,魚目驪珠同一封。
抉得驪龍珠,光彩曜掌握。
珠生驪龍頷,或生靈蛇口。
誰能變羊質(zhì),競不獲驪珠。
鳳詔佇歸專北極,驪珠搜得盡東瀛。
桂堂縱道探龍頷,蘭省何曾駐鶴心。
蒼龍頷底珠皆沒,白帝心邊鏡乍磨。
千珠競沒蒼龍頷,一鏡高懸白帝心。
撲碎驪龍明月珠,敲出鳳皇五色髓。
驪珠兮固難價其價,靈芝兮何以根其根。
佩入龍宮步遲遲,繡簾銀殿何參差。知驪龍失殊知不知。
寶劍終應出,驪珠會見珍。
唯貪血食飽,但據(jù)驪珠睡。
遺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典故碧野雞
碧雞飛去
入陳倉
陳倉雉
秦王雉
瑞寶入陳倉
雉失群
陳寶歸秦
荻碧雞
飛雄雌
相關(guān)人物秦穆公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59~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shù)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案:列異傳云「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粙y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荒酥鹜?,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馀丈,來入陳倉祠中」。
簡釋
陳倉雉:詠雉。南朝陳張正見《雉子斑》:“陳倉雉未飛,斂翮依芳甸。”
典故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劍
酆獄氣
劍津?qū)殮?/div>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氣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動牛斗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guān)人物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shù)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谷A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谷A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shù)脤殑ε逯?。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谷A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cè)。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挂蛞匀A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要宿。問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見。孔章乃留其一匣。而進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渍屡R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才華。唐楊炯《和劉長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p>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p>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p>
例句
負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埋劍誰識氣,匣弦日生塵。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自從星坼中臺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跡依稀。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斗間收紫氣,臺上掛清光。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行看轉(zhuǎn)牛斗,持此報張華。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云布九州。
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清商。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余江畔數(shù)峰青。
延平有風雨,從此是騰驤。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鏌铘。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寶劍終應出,驪珠會見珍。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不應雙劍氣,長在斗牛傍。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劍有神。
直應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牛?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有氣還沖斗,無時會鑿壞。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越絕書》卷十一《越絕外傳·記寶劍》
楚王召風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精誠上通天,下為烈士。寡人愿赍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胡子曰:「善?!褂谑悄肆铒L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之作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胡子,問之曰:「此三劍何物所象?其名為何?」風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钩踉唬骸负沃^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箷x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倉谷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止。于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楚王于是大悅。
典故 青鸞舞
舞鏡
舞鏡鸞
舞鸞鏡
孤鸞對鏡
鏡掩孤鸞
鸞獨舞
鏡掩鸞
鸞空舞
孤鸞舞鏡
鏡鸞分影
斷舞鸞腸
孤鸞鳥
孤鸞照
鏡鸞慵舞
寶鑒腸空斷
孤鸞怯舞
孤鸞死鏡前
孤鸞向影
交翼鸞文
絕孤鸞
鸞回鏡
鸞銷珠鏡
青鸞舞鏡
舞鸞翻鏡
霧鸞曉影
波鸞慵舞
孤鸞悲鏡
鏡里估鸞
鏡舞雙鸞
鸞分鏡影
青鸞獨絕
舞罷鸞羞
舞鑒孤鸞
羞對彩鸞舞
紫鸞舞鏡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宋詩》卷一〈范泰·鸞鳥詩〉
昔罽賓王結(jié)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嗟乎茲禽,何情之深。昔鐘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韜斤于郢人,蓋悲妙賞之不存,慨神質(zhì)于當年耳。矧乃一舉而殞其身者哉,悲夫。乃為詩曰:「神鸞棲高梧,爰翔霄漢際。軒翼飏輕風,清響中天厲。外患難預謀,高羅掩逸勢。明鏡懸高堂,顧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響流形已斃?!?/span>
《藝文類聚》卷九十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jié)罝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
簡釋
鏡中鸞:喻夫妻生死離別、孤獨悲哀。唐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三:“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p>
例句
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絕。
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淚濕孤鸞曉鏡昏,近來方解惜青春。
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
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侍兒不遣照,恐學孤鸞死。
《漢語大詞典》:玉斧修月
(1).傳說 唐 太和 中 鄭仁本 表弟游 嵩山 ,見一人枕襆而眠,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shù)?!币蜷_襆,有斤鑿數(shù)件。見 唐
段成式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說。 宋
王安石 詩:“玉斧修成寳月團,月邊仍有女乘鸞?!?宋
劉克莊 詞:“懶揮玉斧重修月,不扶鐵拐會登山?!?金
元好問 詩:“下界新增養(yǎng)蟾戶,玉斧誰憐修月苦。”
(2).比喻恢復疆土。 元 方回 之一:“玉斧難修舊月輪,凄涼沙鳥犯鉤陳。總因燕頷多庸將,卻誤蛾眉事別人?!?/div>
《漢語大詞典》:七寶鞭(七寶鞭)
以多種珍寶為飾的馬鞭。 晉 王敦 欲為亂, 明帝 乘駿騎密察 敦 營。 敦 覺,遣五騎追之。途中,帝將七寶鞭與逆旅老嫗,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币蛞员奘局?,追騎玩鞭稽留,帝僅而獲免。見
《晉書·明帝紀》。后用以為典。 唐
李白 《南奔書懷》詩:“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翫?!?明
何景明 《游獵篇》:“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傳看七寶鞭?!?清
黃景仁 :“折斷珊瑚七寶鞭,未曾回首只行前?!?/div>
《國語辭典》:季札掛劍(季札掛劍)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后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系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后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漢語大詞典》:逢賢把贈(逢賢把贈)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 吳國 之寳,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 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 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妒?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坵墓?!焙笠浴胺曩t把贈”為詠劍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詠劍》套曲:“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
《漢語大詞典》:懸劍(懸劍)
《史記·吳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
《國語辭典》:掛劍(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對亡友的追懷及信義。參見「季札掛劍」條。唐。
方干 詩:「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劍(留徐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掛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掛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div>
《漢語大詞典》:解劍(解劍)
(1).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焙笠浴敖鈩Α睘椴贿`心諾之典。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清
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吁?!?br />(2).指卸官。 南朝 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div>
《漢語大詞典》:遺劍(遺劍)
亦作“ 遺劒 ”。
(1).謂遺失寶劍。
《后漢書·獨行傳·王烈》:“后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span id="yj1zayq" class="book">《
新唐書·張九齡傳》:“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br />(2).指遺失的劍。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
(3). 晉 張華 觀天象,言 豐城 有劍,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以尋劍。 雷 掘地得兩劍,以一遺 華 。 華 以為劍當有二,他日終當合。后 華 死,劍失所在。 雷 死,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忽躍入水,但見二龍各長數(shù)丈,光彩照水。見
《晉書·張華傳》。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實。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
(4).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劍。 唐
張景毓 :“撫遺劒而空存,想游冠而無及?!?宋
王圭 之三:“奉容衣于別寢,悼遺劒于昔游。”
《國語辭典》:三獻(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舉行祭典時,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合稱為「三獻」。《續(xù)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祿勛,卿一人,中二千石?!检胫抡迫I?!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嘎暑I(lǐng)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八拜?!挂卜Q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獻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弔三獻玉?!?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div>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種古代的刑罰??车舴溉说哪_。為肉刑之一?!度龂萘x》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續(xù)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div>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獻 楚王 , 楚王 以為詐,砍其雙腳,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傷。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 卞 泣誅。”參見“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識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便得個完璧歸趙也?!挂沧鳌笟w趙」、「原璧歸趙」。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寶。
《后漢書·劉陶傳》:“就使當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yōu)?和 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饑無所食……猶不能以保蕭墻之內(nèi)也?!?李賢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為世重的賢才。 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詩:“ 和 玉悲無已, 長沙 宦不成。”參見“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參見「和氏璧」條?!段倪x。曹丕。與鐘大理書》:「和璧入秦,相如抗節(jié)?!?/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顧況 《送友失意南歸》詩:“衣?lián)] 京洛 塵,完璞伴歸人?!?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近百年來,高風寥邈矣,而先生獨奮發(fā)於陳編蠹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內(nèi)外完璞,挺為偉人?!?/div>
《漢語大詞典》:懷玉(懷玉)
(1).謂懷抱仁德。
《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南朝 梁
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或懷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負薪?!?唐
駱賓王 《鏤雞子》詩:“誰知懷玉者,含響未吟晨?!?br />(2).猶懷璧。 明
李東陽 詩:“ 長安 寳氣橫九州,賈兒身貴封為侯;匹夫懷玉尚不可,何怪貪兒死奇貨?!眳⒁姟?懷璧 ”。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見“ 抱璞 ”。
(2).謂懷抱德才,深藏不露。語本
《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三國 魏 嵇康
《古意》詩:“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南朝 梁
鐘嶸 《詩品》總論:“抱玉者聯(lián)肩,握珠者踵武?!?/div>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稌x書。卷七○。應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
蔡邕 〈〉:「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div>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稌x書。卷七○。應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挂姟稇?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
蔡邕 〈〉:「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唐
呂溫 《古興》詩:“ 越歐 百鍊時, 楚 卞 三泣地。二寳無人識,千齡皆棄置?!眳⒁姟?楚玉 ”。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國 寶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華。 明
葉憲祖 :“姓字難教題甲榜,聲名甚日滿皇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div>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獻給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堯臣 《度支蘇才翁挽詞》詩之二:“盛世雖多士,唯公與眾殊。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爭持 楚 璞模?!?明
高啟 《感舊酬宋軍咨見寄》詩:“知音竟為誰,四海嗟惸惸。 齊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歸留別中東諸君子》詩:“球府集蒼蠅,一滴緇 楚 璞?!?/div>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贈張合之秀才》詩之二:“ 卞生 懷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參見“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獻之 厲王 , 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跤忠?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焙笠浴捌瘛敝敢驊巡挪挥龆?唐
駱賓王 《疇昔篇》:“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宋
王禹偁 《商州進士張齊說將赴春闈》詩:“明年得意歸來日,不見麻衣泣玉斑?!?/div>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
《韶》本不圖?!?/div>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
《韶》本不圖?!?/div>
《漢語大詞典》:荊人
(1). 楚 人,南人。
《春秋·莊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齊 , 荊 人來聘。”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 荊 人風靡, 交 益 景從?!?br />(2).對人稱己妻的謙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區(qū)區(qū)拙技,負此良琴,若得荊人一奏,當有一兩聲可聽者。”
《顏氏家藏尺牘》卷二引 清 王士祜 書:“弟去歲以荊人抱病,屏跡半載?!?/div>
《漢語大詞典》:荊和
(1).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唐
黃滔 :“縱饒 秦氏 ,當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參見“ 卞和 ”。
(2).指和氏璧。
《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筑?!?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繼筑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南朝 梁
范縝 :“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div>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荊寶(荊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資質(zhì)。:“春蘭擢莖,方茂其華; 荊 寶挺璞,將剖於 和 ?!?李善 注:“言德業(yè)之美類於蘭玉?!?南朝 宋 劉義恭
《游子移》詩:“ 三河 游蕩子,麗顏邁 荊 寶?!?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爾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諒當人握 隋 琛,家懷 荊 寶?!?/div>
《國語辭典》:荊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國荊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參見「荊山之玉」條。《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承侔卞和,質(zhì)非荊璞。」后用以比喻資質(zhì)美好。也稱為「荊璧」、「荊玉」。
《漢語大詞典》:荊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帳,絡以 隋 珠 荊 璧?!?南朝 宋 謝惠連
《鞠歌行》:“南荊璧,萬金貲, 卞和 不斲與石離?!?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荊 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div>
《國語辭典》:銜環(huán)(銜環(huán)) 拼音:xián huán
漢時楊寶曾救治遭鴟梟襲擊的黃雀,后黃雀傷瘉飛走。某夜有黃衣童子贈楊寶白環(huán)四枚。典出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后以銜環(huán)比喻報恩。唐。王縉〈〉:「莫言不解銜環(huán)報,但問君恩今若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八:「早回家鄉(xiāng),誓當銜環(huán)結(jié)草。」
《國語辭典》:銜環(huán)結(jié)草(銜環(huán)結(jié)草) 拼音:xián huán jié cǎo
比喻感恩圖報。參見「結(jié)草銜環(huán)」條。《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huán)結(jié)草,生死不負。」《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既蒙壯士不棄小人時,乞?qū)⑼斜娙税欣钜娺€,早回家鄉(xiāng),誓當銜環(huán)結(jié)草。」
《漢語大詞典》:銜環(huán)雀(銜環(huán)雀)
指銜環(huán)報恩之雀。 唐
白居易 《贖雞》詩:“莫學銜環(huán)雀,崎嶇謾報恩。” 唐
蘇拯 《經(jīng)鶴臺》詩:“如何警露禽,不似銜環(huán)雀?!眳⒁姟?銜環(huán) ”。
《國語辭典》:銜環(huán)(銜環(huán)) 拼音:xián huán
漢時楊寶曾救治遭鴟梟襲擊的黃雀,后黃雀傷瘉飛走。某夜有黃衣童子贈楊寶白環(huán)四枚。典出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后以銜環(huán)比喻報恩。唐。王縉〈〉:「莫言不解銜環(huán)報,但問君恩今若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八:「早回家鄉(xiāng),誓當銜環(huán)結(jié)草。」
《漢語大詞典》:黃雀報(黃雀報)
南朝 梁
吳均 《續(xù)齊諧記》: 楊寶 年九歲,至 華陰山 ,見黃雀為鴟梟所搏,墜地。 寶 取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 寶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币园子癍h(huán)四枚與之。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環(huán)矣?!焙笠浴包S雀報”指感恩圖報。 明
何景明 《雙燕篇》:“雖無黃雀報,歲愿巢君堂?!?/div>
《國語辭典》:黃雀銜環(huán)(黃雀銜環(huán)) 拼音:huáng què xián huán
東漢時楊寶因救了一只黃雀,而得到四枚白環(huán)相報。見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后比喻報恩?!剁R花緣》第一三回:「適在海中取參,見一大蚌,特取其珠,以為『黃雀銜環(huán)』之報,望恩人笑納?!?/div>
《漢語大詞典》:黃雀報(黃雀報)
南朝 梁
吳均 《續(xù)齊諧記》: 楊寶 年九歲,至 華陰山 ,見黃雀為鴟梟所搏,墜地。 寶 取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 寶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币园子癍h(huán)四枚與之。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環(huán)矣。”后以“黃雀報”指感恩圖報。 明
何景明 《雙燕篇》:“雖無黃雀報,歲愿巢君堂?!?/div>
《漢語大詞典》:獺髓(獺髓)
獺的骨髓。相傳與玉屑、琥珀和合,可作滅疤痕的貴重藥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孫和 ﹞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 鄧夫人 )頰,血流污袴……﹝太醫(y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唐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之二:“獺髓求魚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張可久 《一枝花·牽掛》套曲:“貓眼嵌雙轉(zhuǎn)軸烏金戒指,獺髓調(diào)百和香紫蠟胭脂?!?明
陳汝元 :“花含蔥靨,翠聯(lián)珠串,金妝獺髓霞絃,玉鑄魚紋云輦。”
《漢語大詞典》:白獺髓(白獺髓)
白獺的骨髓??勺髡滟F的藥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頰……命太醫(yī)合藥,醫(y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燭不定。”參見“ 分鞋破鏡 ”。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眳㈤?明 董應翰 、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div>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浴>矶?。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span id="1nfczs0" class="book">《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span id="0wjbsgd" class="book">《
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合,但無顯證耳?!?/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贝藭r,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和之》詞:“恨當時青云跌宕,天路斷,險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圓。聞者無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眳⒁姟?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漢語大詞典》:金篦術(shù)(金篦術(shù))
《漢語大詞典》:金鎞
亦作“ 金錍 ”。亦作“ 金篦 ”。
(1).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頭,用來刮眼膜。據(jù)說可使盲者復明。
《涅槃經(jīng)》卷八:“如目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yī),是時良醫(yī)即以金錍決其眼膜?!?span id="nph5ocj" class="book">《
周書·張元傳》:“其夜,夢見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一回:“只為金篦能刮眼,更將玉尺付君身?!?br />(2).古代婦女的一種金質(zhì)首飾。亦可用以梳發(fā)。 唐
寒山 《詩》之三五:“羅袖盛梅子,金鎞挑筍芽?!?span id="tboly2f" class="book">《三國志平話》卷中:“夫人將過帶,見一紅絨頭,用金錍兒挑之,上有詔書。” 明
陸采 :“羞將白髮金篦攏,悶把菱花照病容?!?br />(3).彈箏用的金屬刮板。 元 李唐賓
《望遠行》曲:“悶拂銀箏,暫也那消停,響瑤階風韻清…… 高力士 訴與實情,金鎞兒諕的人孤另。”
《國語辭典》:分釵斷帶(分釵斷帶) 拼音:fēn chāi duàn dài
金釵分成兩段,衣帶斷為兩截。比喻夫妻離異。也作「分釵破鏡」。
《漢語大詞典》:折釵股(折釵股)
書法上對轉(zhuǎn)折的筆劃,要求筆毫平鋪而筆鋒圓勁,如釵股彎折仍體圓理順,因以為喻。 宋
姜夔 《續(xù)書譜·用筆》:“用筆如折釵股……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 宋
陸游 《醉中行草數(shù)紙》詩:“堂堂筆陣從天下,氣壓 唐 人折釵股?!币嗍∽鳌?折釵 ”。 宋
陸游 :“看畫客無寒具手,論書僧有折釵評?!?/div>
《國語辭典》:佩刀 拼音:pèi dāo
1.系佩在腰間的刀。如:「空軍儀隊指揮的佩刀相當精致。」
2.將刀佩戴在腰間。如:「英國皇家侍衛(wèi)左腰佩刀,英姿挺拔?!?/div>
《漢語大詞典》:呂虔刀
三國 魏 刺史 呂虔 有一寶刀,鑄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始可佩帶。 虔 以贈 王祥 ; 祥 后位列三公。 祥 臨終,復以刀授弟 王覽 ; 覽 后仕至大中大夫。事見
《晉書·王覽傳》。后遂以“呂虔刀”為寶刀之美稱。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前軍 蘇武 節(jié),左將 呂虔 刀?!?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天下軍儲一線漕,無能空佩 呂虔 刀?!?/div>
《漢語大詞典》:贈刀(贈刀)
《晉書·王覽傳》:“初, 呂虔 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 虔 謂 祥 ( 王祥 )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 固辭,強之乃受。 祥 臨薨,以刀授 覽 ( 祥 弟 王覽 )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覽 后奕世多賢才,興於 江 左矣?!焙笫酪蛞浴百浀丁睘橘澰S別人堪負重任,前程遠大之典。
《晉書·王導王悅等傳贊》:“ 恬 恂 踵德,副 呂虔 之贈刀?!?清
錢謙益 《〈王氏族譜〉序》:“耆老扶杖于鄉(xiāng)國,英少彯纓于上都,彬彬乎,彧彧乎,贈刀之遺休,樹槐之餘蔭也?!币嘧鳌?贈寶刀 ”、“ 贈虔刀 ”。 唐
李白 :“知君先負廟堂器,今日還須贈寶刀?!?明
張煌言 :“國破蘭香已半消,侯門誰復贈 虔 刀?!?/div>
《國語辭典》:探驪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后,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禦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后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漢語大詞典》:探龍頷(探龍頷)
喻科舉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羅隱 《寄前戶部陸郎中》詩:“桂堂縱道探龍頷,蘭省何曾駐鶴心?!?章炳麟
《箴新黨論》:“ 漢 官之視虜主,無以異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飾直言之名,內(nèi)有植黨之志,真昔人所謂探龍頷、批逆鱗者。”參見“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驪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后,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禦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后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國語辭典》:采珠(採珠) 拼音:cǎi zhū
到水里采取珍珠。《晉書。卷五七。陶璜傳》:「合浦郡土地磽確,無有田農(nóng),百姓唯以采珠為業(yè)?!固?。
元稹 〈〉:「海波無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div>
《漢語大詞典》:銜珠(銜珠)
(1).相傳曾有鶴為獵人所射, 噲參 醫(yī)其瘡,愈而放之,后鶴夜到門外, 參 執(zhí)燭視之,見鶴雌雄至,各銜明珠以報 參 。又,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事見
《淮南子·覽冥訓》 漢 高誘 注、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詩文中常用為報恩之典。 漢 焦贛
《易林·謙之泰》:“白鶴銜珠,夜寳反明。懷我德音,身受光勞?!?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親?!?唐
張說 《和朱使欣》詩之一:“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
(2).
《初學記》卷二七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黃帝 之子名 青陽 ,是曰 少昊 ,一名 摯 ,有白云之瑞,號為 白帝 。有鳳銜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焙笥枚髻p之典。 唐
李嶠 :“宜膺剖珪之錫,兼峻銜珠之寵?!?/div>
《漢語大詞典》:驪宮(驪宮)
指 華清宮 。因其建在 驪山 之上,故稱。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兼山配極,照鸞闕於霞標;薦水涵元,湛 驪宮 於霧壑?!?唐
白居易 《長恨歌》:“ 驪宮 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國語辭典》:驪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欲取驪珠,須潛入深淵中,待驪龍睡時,才能竊得,為極珍貴的寶物。典出《莊子。列禦寇》。后比喻為珍貴的事物或事物的精華、文章的要旨。唐。
元稹 詩:「楊公莫訝清無業(yè),家有驪珠不復貧?!挂卜Q為「頷下之珠」。
2.龍眼的別名。參見「龍眼」條。
《漢語大詞典》:驪龍(驪龍)
黑龍。
《尸子》卷下:“玉淵之中,驪龍蟠焉,頷下有珠?!?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五代
譚用之 《贈索處士》詩:“玄豹夜寒和霧隱,驪龍春暖抱珠眠?!?郭沫若
《哀時古調(diào)》四:“ 河朔 淮西 一宵盡,滿地鵝鴨可成兵?;⒖冢斝?,驪龍有逆鱗。”
《國語辭典》:驪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欲取驪珠,須潛入深淵中,待驪龍睡時,才能竊得,為極珍貴的寶物。典出《莊子。列禦寇》。后比喻為珍貴的事物或事物的精華、文章的要旨。唐。
元稹 詩:「楊公莫訝清無業(yè),家有驪珠不復貧?!挂卜Q為「頷下之珠」。
2.龍眼的別名。參見「龍眼」條。
《國語辭典》:龍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龍珠屬,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五至八公分?;ǘ亮浯厣~腋,下垂,花冠闊鐘形,黃色。漿果球形,色紅而有毒。莖葉可供藥用。產(chǎn)臺灣、華南、華西至韓國及日本。
《國語辭典》:寶雞(寶雞) 拼音:bǎo jī
1.神話傳說中的神雞。晉。
潘岳 〈〉:「寶雞前鳴,甘泉后涌?!埂侗饼R書。文苑傳。樊遜》:「我太祖收寶雞之瑞,握鳳皇之書,體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蕩此妖寇,易如沃雪?!?br />2.縣名。參見「寶雞縣」條。
《漢語大詞典》:別劍(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div>
《國語辭典》:劍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晉時張華命雷煥于豐城掘得龍泉、太阿雙劍,華與煥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劍墮入水中,化為二龍的故事。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比喻各從其類。唐。
韓愈 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div>
《國語辭典》:劍氣(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寶劍的精光。如:「劍氣沖霄」?!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女曰:『室有劍氣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華和才氣。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云,而屈跡萬夫之下?!固?。
錢起 詩一○○首之八三:「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辨,偷金以自誣。”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狈珠T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延津劍)
亦稱“ 延津?qū)殑?”。 指 龍泉 、 太阿 兩劍。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 延津 劍,棄擲休如緑綺絃?!?明
張鳳翼 :“ 延津 寶劍看重會,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參見“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
《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蟠縈,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眳⒁姟?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張雷(張雷)
晉 張華 、 雷煥 的并稱。傳說二人據(jù)天象在 豐城 掘得寶劍龍泉、太阿。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寄賀微之》詩:“ 夔 禼 定求才濟世, 張 雷 應辯氣衝天?!?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 良 樂 知麒驥, 張 雷 驗鏌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便煩問訊 張雷 ,甚斗宿無光劍不回?!眳⒁姟?豐城劍氣 ”。
《國語辭典》:豐城劍氣(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跡象。參見「豐城貫斗」條。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
《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
《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會鑿壞?!?唐
劉禹錫 :“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履?!?/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后世詩文用“豐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尋 豐城 劍,虛負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似 豐城 劍,和氣當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尋 豐城 劍,虛負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似 豐城 劍,和氣當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雙龍(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自當八風通,慶云聚,五老同游,三星運曜,豈直雙龍再賜,九雉重飛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云隨 夏后 雙龍尾,風逐 周王 八馬蹄?!?br />(2).稱譽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
《晉書·陸云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卑?,此指 陸機 、 陸云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后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后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在,人間猛虎愁?!?梁啟超
《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汝汝難忍?!眳㈤?span id="re2qegi" class="book">《
晉書·張華傳》。
《漢語大詞典》:雷氏劍(雷氏劍)
傳說 三國 吳 未滅時,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及 吳 平,紫氣愈明。 豫章 人 雷煥 妙達緯象,言紫氣為 豫章 豐城 寶劍之精。尚書令 張華 即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密令尋之。 煥 至任,掘獄屋基,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氣不復見。及 張華 、 雷煥 死,兩劍化龍飛去。見
《晉書·張華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昔 葛陂 之竹,漁父之梭, 雷氏 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zhèn),豈非龍潛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離鸞(離鸞)
(1).比喻分離的配偶。 唐
李商隱 《當句有對》詩:“但覺游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 宋
洪瑹 《齊天樂》詞:“斷雁無情,離鸞有恨,空想 吳 山 越 水?!?br />(2).琴曲
《雙鳳離鸞》的簡稱。
《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傷心賦鵩之詞;鳳不高翔,掣淚
《離鸞》之曲?!?/div>
《國語辭典》:孤鸞(孤鸞) 拼音:gū luán
原指失偶的鸞鳥,而用來比喻孤獨失偶的人。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生憎悵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固?。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div>
《漢語大詞典》:孤鸞照鏡(孤鸞照鏡)
南朝 宋 范泰 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焙笠浴肮蔓[照鏡”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南朝 陳
徐陵 :“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div>
《漢語大詞典》:鏡中鸞(鏡中鸞)
鏡中之鸞鳥。 唐
李賀 《貝宮夫人》詩:“長眉凝緑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三:“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眳⒁姟?鏡鸞 ”。
《漢語大詞典》:鏡鸞(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詩序:“昔 罽賓王 結(jié)罝 峻卯 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鯊钠湟猓[覩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宋
盧祖皋 《謁金門》詞:“釵鳳鏡鸞誰問,想見粉香啼損?!?明
陸采 :“一從那日鏡鸞分,杳無音信?!?br />(2).指鏡子。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減雙眉,羞見這鬢邊霜將鏡鸞對?!?/div>
《漢語大詞典》:鏡鸞(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詩序:“昔 罽賓王 結(jié)罝 峻卯 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覩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焙蟪R浴扮R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宋
盧祖皋 《謁金門》詞:“釵鳳鏡鸞誰問,想見粉香啼損。” 明
陸采 :“一從那日鏡鸞分,杳無音信?!?br />(2).指鏡子。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減雙眉,羞見這鬢邊霜將鏡鸞對?!?/div>
《漢語大詞典》:鑒鸞(鑑鸞)
猶鏡鸞。 唐
王渙 之四:“訣別 徐郎 淚如雨,鑑鸞分后屬何人?!?/div>
《漢語大詞典》:鸞孤(鸞孤)
鸞鏡照孤影;孤鸞。謂情人離去,孤單獨處。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鳳去樓扃夜,鸞孤匣掩輝?!?五代
劉兼 《春怨》詩:“錦書雁斷應難記,菱鏡鸞孤貌可憐。” 明
唐寅 《僥僥令·尾》曲:“寃家莫把人孤負,早會合共成一處,免教我鳳隻鸞孤?!?/div>
《漢語大詞典》:鸞鏡(鸞鏡)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后即以“鸞鏡”指妝鏡。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明
唐順之 《銅雀臺》詩之二:“鸞鏡時猶照,蛾眉歲不同?!?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二十場:“許多年在戰(zhàn)場不親鸞鏡,今日里回家來舊課重溫?!?/div>
《國語辭典》:鸞鑒(鸞鑑) 拼音:luán jiàn
鏡子。宋。
張元干 〈〉詞:「想娥綠輕暈,鸞鑒新怨?!姑?。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鸞鑒映嬌鬟,則見它金鳳釵頭云半挽。」
《漢語大詞典》:鸞鏡(鸞鏡)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jié)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后即以“鸞鏡”指妝鏡。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明
唐順之 《銅雀臺》詩之二:“鸞鏡時猶照,蛾眉歲不同?!?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二十場:“許多年在戰(zhàn)場不親鸞鏡,今日里回家來舊課重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