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57,分64頁顯示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鄰虛塵
緣塵
諸塵
聲塵
聲塵得道
點塵
藏塵
離塵服
觸塵
一塵不染
八萬四千勞塵
塵相
舍六塵
八萬四千塵勞(二)
看破紅塵
鄰虛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鄰虛)。
緣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緣色聲等之六塵也。楞嚴經(jīng)二曰:「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归L水之義疏曰:「悟知緣塵之心是影事?!?/div>
諸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色聲香味觸之五塵也。此五法污真性,故名塵。普賢觀經(jīng)曰:「以著色故愛諸塵?!?/div>
聲塵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五塵又六塵之一。(參見:塵)
【三藏法數(shù)】
謂耳所聞絲竹環(huán)佩之聲,及男女歌詠等聲,是名聲塵。
【三藏法數(shù)】
謂絲竹環(huán)佩之聲,及男女歌詠聲等,是名聲塵。
聲塵得道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觀音之圓通也。楞嚴經(jīng),佛對二十五圣,各問圓通門,觀音最后答以音聲圓通。經(jīng)六曰:「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聲,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故怯^音自說聞佛所說聲塵之說法而圓通得道也。后文殊判諸圣之圓通,以之為圓通至極。是佛之教體,雖涉六塵,而如娑婆世界之眾生,為耳根最利之眾生,佛以聲塵為教體,八萬之法藏是也。故觀音亦以聲為圓通之至法。是為最適娑婆世界之機根者,故文殊特贊稱之。
點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塵點之?dāng)?shù)量也。對于恒沙之?dāng)?shù)而曰點塵。性靈集七曰:「點塵身云,恒沙心數(shù)?!?參見:塵點)
藏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劣應(yīng)身三十二相,對于勝應(yīng)身尊特之相而言。含藏塵垢之義也。法華經(jīng)信解品曰:「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塵弊垢膩之衣?!?/div>
離塵服
【佛學(xué)大辭典】
(衣服)袈裟之異名。遠離六塵之義也。六物圖曰:「通名者總括經(jīng)律,或名袈裟,或名道服,(中略)或名離塵服?!?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袈裟的別名。
觸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塵之一。身根所對之境為觸,堅濕等是也。此境能?;笕酥R情而污真性,故斥之云塵。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塵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謂身所觸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及上妙衣服等,是名觸塵。
【三藏法數(shù)】
觸,即著也。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及紗衣上服等,是名觸塵。
一塵不染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喻)六根清凈。
【俗語佛源】
十分清潔,謂之「一塵不染」。如趙大年《公主的女兒》:「院子掃得干干凈凈,玻璃擦得一塵不染」。也比喻人的品格清高脫俗,廉潔高尚。如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范蠡霸越之后,脫屣富貴,扁舟五湖,可謂一塵不染矣?!褂秩纭?a target='_blank'>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聽起來,老人家又是位一塵不染,兩袖皆空的?!埂笁m」即「塵境」,包括眼所對的色、鼻所對的香、耳所對的聲、舌所對的味等,即色、香、聲、味、觸、法,統(tǒng)稱「六塵」。「六根」與「六塵」相對接觸,會引發(fā)許多迷妄與煩惱,佛家稱為「塵勞」?!?a target='_blank'>普曜經(jīng)·論降神品》云:「聞大法聲,消除一切塵欲之難?!剐薜赖娜瞬槐涣鶋m所玷染,即為「一塵不染」。
八萬四千勞塵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八萬四千個煩惱。勞塵就是煩惱的意思。
塵相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塵之相。
舍六塵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前言六塵,茲明須舍。即謂欲凈六根者,宜不著于六塵。所謂不著六塵者,以要言之,即諸根之能清凈也。所謂眼不著色則眼根凈,耳不著聲而耳根凈,鼻不著香而鼻根凈,舌不著味而舌根凈,身不著觸而身根凈,意不著法而意根凈。
八萬四千塵勞(二)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西天之法,顯物之多者,常舉八萬四千之?dāng)?shù),略云八萬。三藏法數(shù)引華嚴孔目云:「八萬四千塵勞八萬四千塵勞者,塵即染污之義,謂種種邪見煩惱,能染污真性也。勞即勞役也,謂眾生被邪見煩惱,勞役不息,輪轉(zhuǎn)生死,無有盡時?!拐撈鋲m勞,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隨以一使為頭,則九使為助,遂成一百。約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而現(xiàn)在世一百時促,不論相助,于過去未來二世二百,又各各以一使為頭,九使為助,共成二千。合前現(xiàn)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約多貪、多瞋、多癡、等分、四種眾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約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總成八萬四千塵勞也。
┌現(xiàn)在………成一百┐
貪┐ ┌貪┐ │    ┌貪┐ │         ┌地┐
瞋│ │瞋│ │    │瞋│ │此    成   │水│成
癡│十│癡│成│過去┐成│癡│ │二┌多貪┐八┌四大┤火│八
慢│使│慢│一│  │二│慢│成│千│多瞋│千│  └風(fēng)│萬
疑├各┤疑├百┤  ├百┤疑├二├一┤  ├四┤  ┌色├四
身│歷│身│歷│  │再│身│千┘百│多癡│百│  │聲│千
邊│十│邊│三└未來┘約│邊│  約└等分┘又│  │香│塵
邪│使│邪│世     │邪│  四    約└六衰┤味│勞
取│ │取│      │取│  分        │觸│
戒┘ └戒┘      └戒┘           └法┘
看破紅塵
【俗語佛源】
「紅塵」,原指繁華熱鬧的所在。如漢·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云相連?!褂秩缣啤⒂礤a《元和十一年戲贈看花諸君》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狗鸾趟f的「塵」,系譯自梵語pajas,意為污染,謂能污染人的真性?!笁m」又與「境」同義,指外部一切感知認識的事物。佛教認為,塵境是一心所變現(xiàn)的,并非真正的客觀實在,屬于虛妄的「似外境現(xiàn)」。后因以紅塵指虛幻的塵世間。如《紅樓夢》第一回:「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俗語看破紅塵,謂看透塵世的虛妄污濁,不足留戀。常用以形容達觀、灑脫。如《鏡花緣》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約我,卻一人獨往,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么?」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題序:「看破紅塵的老漢,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難受?!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