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忿怒  拼音:fèn nù
生氣、發(fā)怒?!度龂?。卷四三。蜀書。馬忠傳》:「忠為人寬濟(jì)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埂度龂萘x》第一一回:「玄德與關(guān)、張、太史慈立馬陣前,管亥忿怒直出?!?/div>
分類:忿怒憤怒
《漢語大詞典》:忿慍
忿怒。
分類:忿怒
《漢語大詞典》:心嗔
忿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八:“ 鄭衙內(nèi) 當(dāng)時(shí)休道不心嗔,侍候的每怎遮攔,大走入衙門?!?/div>
分類:忿怒
《漢語大詞典》:怨怒
怨恨忿怒。管子·形勢(shì):“風(fēng)雨無鄉(xiāng),而怨怒不及也?!?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一》:“ 延齡 尤狡險(xiǎn),判度支,務(wù)刻剝聚斂,以自為功,天下皆怨怒?!?span id="vnzpx5n" class="book">《元史·楊?yuàn)J傳》:“或小過失,必盡言勸止,不計(jì)其怨怒也。” 冰心 《關(guān)于女人·我的鄰居》:“樓下又震蕩著他的罵孩子,怪太太,以及憤世憂俗的怨怒的聲音?!?/div>
《國語辭典》:悁悁  拼音:juān juān
1.憂思、憂悶。《詩經(jīng)。陳風(fēng)。澤陂》:「寤寐無為,中心悁悁。」唐。韓愈贈(zèng)別元十八協(xié)律〉詩六首之四:「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2.憤怒?!逗鬂h書。卷六六。陳蕃傳》:「至于陛下,有何悁悁?」
3.形容誠懇真切。宋。楊萬里 寄謝蜀帥袁起巖尚書閣學(xué)寄贈(zèng)藥物詩:「只有錦城袁閣學(xué),寄詩贈(zèng)藥意悁悁。」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內(nèi)心的浮躁或激動(dòng)。唐。白居易 感春詩:「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br />2.中醫(yī)稱人體內(nèi)的熱氣為「心火」。心火大時(shí),易引起煩躁、口乾、舌痛等癥狀。
3.星名。心宿二的別稱?!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挂卜Q為「大火」。
《國語辭典》:忿爭(zhēng)(忿爭(zhēng))  拼音:fèn zhēng
因忿怒而爭(zhēng)辯或爭(zhēng)奪。《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故外不可傾以仁義烈士之行,而內(nèi)不可奪以諫說忿爭(zhēng)之辯?!?/div>
《漢語大詞典》:蠲忿
消除忿怒。 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欲蠲忿,贈(zèng)以青棠,青棠一名合歡,則忘忿也?!?/div>
分類:消除忿怒
《漢語大詞典》:懲忿(懲忿)
克制忿怒。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諫曰:‘王教訓(xùn)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言辭懇懇,至於流涕。 高祖 從此為之懲忿。” 明沈鯨《雙珠記·獄中冤恨》:“[末] 王先生 不消愁煩,君子謂囹圄為福堂,以其可悔過而遷善也。[生]難道福堂能懲忿?”參見“ 懲忿窒欲 ”。
分類:克制忿怒
《國語辭典》:懲忿窒欲(懲忿窒欲)  拼音:chéng fèn zhì yù
語出《易經(jīng)。損卦。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欲。」遏止忿怒,窒塞情欲?!肚迨犯?。卷三七六。辛從益?zhèn)鳌罚骸戈惞倏≡趯W(xué)政任,不能遠(yuǎn)色避嫌,懲忿窒欲,性行之駁,器識(shí)之褊,不宜仍居授讀之任。」
《漢語大詞典》:忿疾
忿怒憎惡。《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 孔 傳:“人有頑嚚不喻,汝當(dāng)訓(xùn)之,無忿怒疾之?!?span id="dr5vnlt" class="book">《后漢書·黨錮傳序》:“於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span id="vtbj5xl" class="book">《南史·朱異傳》:“四方餉饋,曾無推拒,故遠(yuǎn)近莫不忿疾?!?金 王若虛 《臣事實(shí)辨》:“嗚呼! 滂 ( 范滂 )生昏亂之朝,而標(biāo)置自高,忿疾已甚,蓋所謂殺其軀也?!?章炳麟 《論式》:“ 楊子 為《法言》,稍有裁制,以規(guī)論語,然儒術(shù)已勿能擬 孟子 、 孫卿 ,而復(fù)忿疾名法?!?/div>
分類:忿怒憎惡
《國語辭典》:忿恨  拼音:fèn hèn
憤怒怨恨?!稘h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岑父母求錢財(cái)亡已,忿恨相告?!?/div>
《漢語大詞典》:忿嫉
忿怒憎惡。陳書·華皎傳:“逆天反地,人神忿嫉?!?span id="fdbzzv7" class="book">《南史·梁邵陵王綸傳》:“賊徒忿嫉,咸勸除之?!?章炳麟 《國家論》:“遂令志其事者,豪毛未動(dòng),先有矜眾自貴之心,事之既成,又羣奉以為大長(zhǎng),斯最可忿嫉者?!?/div>
分類:忿怒憎惡
《漢語大詞典》:積怒(積怒)
忿怒蘊(yùn)積于心。戰(zhàn)國策·秦策二:“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乃私 魏丑夫 乎?”韓非子·用人:“君人者釋三易之?dāng)?shù)而行一難知之心,如此,則怒積於上,而怨積於下。以積怒而御積怨,則兩危矣。”史記·刺客列傳:“夫以 秦王 之暴而積怒於 燕 ,足為寒心,又況聞 樊將軍 之所在乎?”后漢書·班勇傳:“ 始 積怒, 永建 五年,遂拔刀殺主。”
《國語辭典》:瞋?! ?span id="5j5jxd5" class='label'>拼音:chēn huì
氣憤發(fā)怒。《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瞋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漢語大詞典》:瞋毒
梵語krodha意譯。佛教語。“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為最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王以弘濟(jì)為心,龍乘瞋毒作暴,僧伽藍(lán)、窣堵波六壞七成?!眳⒁姟?三毒 ”。
《國語辭典》:忿鷙(忿鷙)  拼音:fèn zhì
兇狠殘忍。《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何者?外國天性忿鷙,形容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