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 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39' target='_blank'>《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李善 注:“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wǎng),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詩:“令弟經(jīng)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云何當來,潛虬會飛騰?!?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jīng)濟士’,又稱之為‘潛虯’(臥龍)。”
(2).無名指。
《全唐詩》卷八七八載
《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弊宰ⅲ骸皾撏A,無名指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