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04—1454 【介紹】: 明浙江桐鄉(xiāng)人,字宗道,號蘭谷。永樂二十一年舉浙江鄉(xiāng)試第一。授宜興訓導,一新教條,及門登科者頗多。升湖廣監(jiān)利縣學教諭。正統(tǒng)中,數預鄉(xiāng)試事,識周洪謨等人之才,人稱其有識人之鑒。官至遼王府右長史。有《蘭谷集》。
人物簡介
【生卒】:1414—147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誠之,號南里。正統(tǒng)六年舉人,授安福訓導,兼領龍泉學官。后坐事落職歸。有《南里類稿》。
人物簡介
【生卒】:1416—1474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叔璣,號宜閑。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右副都御史,撫治荊襄流民,巡撫河南,措置得宜。有《楊宜閑文集》。人物簡介
楊璿(1416-1474),字叔璣,號宜閑,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歷戶部主事、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著有《宜閑集》。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七
璿字叔璣,無錫人。正統(tǒng)己未進士,除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西參政,進陜西布政使。改河南,人為戶部侍郎,改右副都御史,巡撫荊襄,移撫河南。有《宜閑集》。維基
楊璿(1416年—1474年),字叔璣,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戊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己未科二甲第二十二名進士。歷山西參政、河南陜西布政使,成化四年(1468年)升戶部右侍郎,不久改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成化十年(1474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人物簡介
【生卒】:1425—148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新,號鏡川。景泰二年進士,授編修。成化時歷侍講、侍講學士。編《文華大訓》,改變不錄涉及宦官諸事之成例,備列善惡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憲宗實錄》充副總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編纂事繁,乞解部務,以本官兼詹事府,專事史館。卒謚文懿。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新,母張?zhí)蛉?,夢大星入懷,乃妊。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五歲,讀書五行下,舉于鄉(xiāng)第一,以進士入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調。當軸有欲相援者,公謝不往,私曰:吾猶婺婦也,今老矣,豈至白頭改節(jié)?孝宗出閣,充日講,時太子以奉制立聽,閣臣請殿下坐,講官宜跪講,公執(zhí)不從。文華大訓成,進講凡事,涉中官俱削去。公曰:此不足訓。為跡其善惡,具錄以進。諸因事開陳,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語曰:楊學士真講官也。孝宗即位,閣臣忌公,擬遷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勸學聽政疏,略曰:陛下御極以來,聽納忠諫,躬覽題奏,人謂可幾堯舜。臣愚過慮,若內養(yǎng)未深,外資未博,豈能始終如一?伏愿遵祖宗遺制,開大小經筵以講學,御早午二朝以聽政,慎擇講官,與之徵詰疑義,曲賜清問,左右惟置經書及祖宗典訓。輪閣大臣嘗值殿右?guī)?,備顧問,必使居文華之時多,居乾清宮之時少,則所得于內者深矣。午朝章奏,俱親為裁決。有大政,則召諸大臣面諭得失,使各盡謨議,諸臣俱得進言。常用天下之耳目,為一人之聰明,則所資于外者博矣。內外交養(yǎng),日深以宏,即堯舜何遠之有?若日講午朝,徒應故事章奏,并付司禮,積弊未革,臣竊憂其所終。上溫旨報聞。次月,即御經筵午朝。后數年,上時召輔臣論政,人謂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發(fā)之。公在部,與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論,為閣臣所忌。公因屢疏請老,且言吏部進退百官,眾怨所集。尚書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蓋為閣臣發(fā)也。詔以本官兼詹事,專職史館。乃太息言:國家史事,有三大闕未舉。靖難后不記建文帝事,使當時朝政與方黃死事諸臣,皆闕落無傳。及今蒐采,尚可輯補。景帝已復位號,英宗實錄猶書郕戾王附,宜改正。凡疏留中者,即有可傳,例不登實錄,宜宣付史館,擇而書之。疏巳具,病不果上。適金星犯進賢,占者謂賢臣當厄,公竟卒。上聞訃驚悼,贈禮部尚書,謚文懿。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論著,為五經四書私抄,常以所見立說,務求其是,不盡從先儒傳注。文章力追大家。所著有晉庵藁、桂坊藁、鏡川藁、東觀藁、金坡藁、銓部藁行世。維風編載公為洗馬,乞假歸里,次一驛,其丞與公抗坐,卒然問曰:公職洗馬,日洗幾何?公漫曰:勤則多洗,懶則少洗。忽有一御史乘傳至,則公門人也,跪而起。居此丞乃匍伏請死罪,公笑,使去。其雅量復如此。公自為兒時,作詩輒能吐奇語,在史館,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稱其博采深詣,典則沉厚,自成一家言。而愛君憂國,感事寫物,則得諸三百篇者深。蓋公詩裒然大家,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守陳字維新,鄞人。景泰辛未進士,改庶吉士,除編修。歷侍講、洗馬,進侍講學士,再進少詹事,擢吏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懿。有《晉庵》、《桂坊》、《鏡川》、東觀》、《金坡》,《銓部》等集三十卷。 (《雙槐歲鈔》:景泰初開經筵,每講畢,命中官布金錢于地,令守講官拾之,以為恩典。戶部尚書高谷,年六十馀,俯仰不便,恒莫能得。有一講官忘其氏名,常拾以貽之。有識者病其媟瀆。時宮中又賜諸內侍以銀豆等物為哄笑。楊文懿公守陳時在翰林,賦銀豆謠》云:「愿將銀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萬人?!箚韬簦酚锰?,至此極矣?。?/blockquote>維基楊守陳(1425年—1489年),字維新,號鏡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櫟社人,明朝大臣。景泰庚午浙江解元,聯(lián)捷進士。弘治初官至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府丞。卒謚文懿。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景泰二年(1451年)聯(lián)捷辛未科二甲進士。擢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成化初年,授經筵講官。成化八年(1472年),遷侍讀學士。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明孝宗即位后,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二年(1489年),請辭不準,兼任詹事府府丞。逝世于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卒謚文懿,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楊文卿(1426年—?),字質夫,號菘畦,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進士出身。六月十三日生。早年出身國子生,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會試第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八名。授刑部主事,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升山西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校,六年三月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人物簡介
【生卒】:1436—1515 【介紹】: 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號留耕。成化十七年進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廣按察僉事,提督學政,考核諸生以德行為先,所識鑒之士多登科第。維基
楊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號留耕,四川成都馬家鎮(zhèn)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人,祖籍江西廬陵。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楊廷儀之父,狀元楊慎祖父。在其子楊廷和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進士之后,楊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進士,歷行人司正,官至湖廣提學僉事。
人物簡介
【生卒】:1436—1520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貞,號貞庵,又號文湖。楊守陳從弟。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六年疏陳請改代宗謚等六事,不從。八年又因災異言事,擢應天府尹。弘治中歷工部尚書,掌大理寺,持法不撓。正德初戶部尚書韓文等以請誅劉瑾等被逐。守隨仍上章極論瑾等罪惡,被瑾等陷害下獄,除名。瑾誅,復官,又十年卒,謚康簡。甬上耆舊詩·卷六
公字維貞,號貞庵,性強樸,師大父棲蕓先生,事兄文懿公、友弟碧川先生,問學出一門。以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他御史有在權貴人門為相招延,公謝不往。數上陳時事,劾奏奸僧繼曉妖術,罔上之罪,直聲大震。出按江西,有大猾李孜省者,能變幻為暴于鄉(xiāng)里,公按其罪,當戍遣。孜省脫身走京師,結中貴,以左道惑上,遂得幸。公服闋赴京,孜省已為太常寺丞。公復劾奏孜省罪人,不宜典郊廟百神之祀,改上林苑監(jiān)。然孜省益貴,得用小簡奏百官賢否,竟以事誣公斥守南寧。弘治初,遷應天府尹。以治守備太監(jiān)蔣琮罪,反為所噬,謫廣西參政,七年不調。巳而歷遷至大理寺卿,進工部尚書掌寺事。與劉公大夏、馬公文升、韓公文并朝野之望,各勵風節(jié)。正德初年,巨珰劉瑾等在上左右。日擅政,會中旨取戶部馀鹽四十萬充內用。韓公率九卿廷諍傳旨。此何大事,遽爾伏闕。公退謂諸大臣曰:果然天下事甚有大于此者。今八虎相扇為惡,恣行不軌,勢危社稷,奈何舍此不言。韓公乃更具疏會眾伏闕下,請治瑾等罪,得旨處分。命瑾掌司禮監(jiān),諸珰出筦機要。公曰:禍益大矣。乃專疏曰:臣等力陳諸珰之罪。謂必立正國法。今反授以政事根本之樞,兵財機務之地,陽為遠放而陰近之,名為疏斥而實親之,政柄一入其手,將來事勢必有不可言之事。伏愿陛下乾綱獨斷,立誅此數人,遠鑒延熹既往之愆,無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轍。不報。瑾積銜入骨,遂傳旨勒公致仕,即日乘小車就道。瑾怒不已,矯詔罰公出米千石輸邊,削奪官秩,追繳出身以來誥敕,再罰米二百石。公家無馀財,至粥先人遺田請貸,兄弟一簪一衣不得留,尚輸不給。瑾伏誅,復公原官,臺省交章論薦,公竟不復出。惟與里中諸高年結為耆會,幅巾絳履,日徜徉山水間,身敦禮義,為士族法。得年八十有五。卒之日,士大夫走哭,父老聲鐘相吊。詔贈太子少保,謚康簡。維基
楊守隨(1435年—1519年),字維貞,號貞庵、文湖,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楊守阯之弟。成化元年(1465年)與兄楊守阯同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二年(1466年)聯(lián)中三甲進士,授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廣西南寧府知府。后任順天府府丞。弘治初年因勘察南京守備中官蔣琮罪,被彈劾謫廣西右參政。久之,升任廣西按察使。弘治八年(1495年),擔任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歷兩京大理卿。九年后,進工部尚書,仍掌管大理寺。正德元年(1506年),參與和內閣與六部彈劾劉瑾黨案,被迫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被逮捕系獄,罰米千石輸塞上。劉瑾被誅殺后恢復官職。又十年卒。贈太子少保,謚康簡。
人物簡介
【生卒】:1436—151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立,號碧川。楊守陳弟。成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南京侍讀。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再遷侍講學士。尋掌翰林院。再遷南京吏部右侍郎,充《會典》副總裁。武宗初乞休,加尚書致仕。守阯好學,博覽群書,師事乃兄,學行與兄相埒。有《碧川文選》、《浙元三會錄》等。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立,學者稱碧川先生。六歲受經傳,即通大義,以兄文懿公為師。于書無所不讀,然必以六經、四書為宗,篤行力脩,不專事文藝。中進士,廷試一甲第二,授國史編修。在館九年,適從兄康簡公為奸人所中謫外,遂并出公南京。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懟耶!孝宗即位,召充日講官,每進言進君子退小人為治亂之機。言甚激切,上改容聽之。冉出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變陳五事,上嘉納焉。復召脩會典,記載精詳,史氏莫不推之。年七十,力請老,進吏部尚書致仕。公孝友天至,終其身。少事文懿公,比歿,為位哭奠者三年,目視為不良。兄弟三人,長文懿,次公,少弟與婦俱早世。所遺二孤,養(yǎng)之逾于已出。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眾,請分食。公乃以上田十馀畝奉父祀。文懿公諸子受田九十馀畝,弟遺孤受田六十八畝,公自受十九畝,人俱謂不均。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祿早世,二子孤貧,稍以此資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公初歸田有積俸,隸四百金,將分授二子。適康簡公為逆瑾罰輸米千二百石,苦無措,公盡出與之。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難,豈暇顧其子耶?公性重默,與人語,溫溫易接,若義有不可,輒怫然終莫能奪。家居,有貢使造謁,公上座,置之席隅,與語甚嚴正。既退,客謂公宜少霽顏色。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國體。御史張君,公門士也。初按郡,乘夜先詣公。公問曰:御史未謁廟,何先枉臨?張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賜教耳。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豈待我意耶?遂默不答。張君惶恐而去。嘗與郡守褚公從兄康簡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簡曰:特具小羔奉餞。褚守笑謂公曰,若老先生當直言小羊耳。公怫然曰:先兄初發(fā)解,予忝繼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為學士,人亦呼小學士,后俱為吏部侍郎,人復稱小侍郎,未聞直以小楊見呼,公何從得此語。褚守至,謝罪乃已。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諸子置酒,陳鼓樂,盡召同族數百人歡飲竟日別去。公徐曰:此會后未可期也。眾茫然。至中秋,先生無疾而逝。所著詩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種。初楊氏里中花木往往有連理雙瓣者,里人竊異之,不知其何祥也。既而公與兄守陳皆舉鄉(xiāng)試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對掌兩京學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余嘗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棲蕓先生范,贈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長自懲,公父贈吏部侍郎,子守陳,進士,禮部尚書,謚文懿;次即公,進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次自悆,公仲父贈大理寺卿,子守隨,進士,太子少保、工部尚書,謚康簡。少自忞公季父贈兵部員外郎;子守隅,進士,廣西布政使。文懿公二子:茂元進士,刑部右侍郎;茂仁進士,四川按察使。而公婿陸稱進士,按察副使。三外孫長鈳,進士,副都御史;次銓進士,廣東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東按察副使。次婿李堂,進士,工部侍郎。蓋公少傳文懿之學,一門次授,七業(yè)俱成,并為國家名臣。及陸氏諸外孫,俱經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蓋東南文獻,于斯為極盛矣。維基
楊守阯(1436年—1512年),字維立,號碧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曾任《大明會典》副總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鄉(xiāng)試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兩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詔加吏部尚書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賜祭葬如例。
人物簡介
楊瑩(1438年—?),字大潔,號貞庵,山西平陽府蒲州人。進士出身。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名。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百三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
人物簡介
朝鮮中和人,字可行,號大峰。孟淳子。唱榜前,成廟即命引見,賜改名稀枝,字楨父。御詩一聯(lián),特授檢閟,禮遇殊異。壬午生進。間氣全才,斥邪扶正,伸救士類。官監(jiān)司,大司憲。中宗丁卯,賜吊祭。
人物簡介
【生卒】:1444—1499 【介紹】: 明山西平定州人,字廷俊,號立齋。成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司經局洗馬,充東宮講讀官,與修《大明會典》,未終事而卒。維基
楊杰,字廷俊,山西太原撫平定州人,軍籍。進士出身。早年出身國子生,山西鄉(xiāng)試第六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會試第六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十八名。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河南祥符人,字用章。成化十一年進士。授丹徒知縣。擢御史,敢直言。弘治初累遷山東按察僉事。卒年四十九。有《弦齋稿》。維基
楊琎(1444年—1492年),字用章,別號弦齋,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民籍。進士出身。二月初十日生,行二,早年出身縣學生,舉成化十年河南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會試第二百十三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十八名。授丹徒知縣,擢南京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弘治初遷山東按察僉事,因病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447—1525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德,號默庵。楊守隨從弟。成化二十年進士。歷官江西參政。有治績。劉瑾惡守隨,并罷守隅官。瑾誅,起復,官終廣西布政使。維基
楊守隅(1447年—1525年),字維德,號西川、默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進士,授兵部車駕司郎中。后升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在任期間有政績,裁剪浪費,為劉瑾所惡,勒令致仕。劉瑾被誅后,正德五年(1510年),改陜西布政司左參政。正德六年(1511年),官至廣西布政司右布政使。
人物簡介
【生卒】:1450—1516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志仁,號麟洲。楊守陳子。成化十一年進士。歷仕湖廣、山東副使。弘治七年河決張秋,宦官李興等以治河為名,威虐百姓,縶辱按察使。茂元上疏乞召還李興等,反為興等誣陷下獄。山東父老遮道訴茂元冤。旋得言者交章救,謫長沙同知。后遷廣西參政,正德中劉瑾索賄不予,勒令致仕。謹誅,起復,官終刑部侍郎。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字志仁。生能視烈日,久不眩。六歲所讀書,一過即誦??突蛑搞~爐使作破題,應聲曰:范金以為體,然火以為用。及長,策名俱高等。授刑部曹,善執(zhí)法。尚書林公聰倚以為重,凡事關會鞫,俱使兼理,人稱為掌三法司。同曹主事楊仕偉以事忤汪直,誣坐受賄,徵其贓。仕偉廉不能輸,同曹斂手莫敢顧,公獨為代輸,且手署曰:刑部主事楊茂元俸銀十兩。直見之,詫曰:此人大好膽氣。仕偉遂得白。出慮江南囚多,釋冤獄。后曹錄其論,奏為式,由郎中遷湖廣副使。弘治二年,改山東,適河決張秋,公乃陳三事各一疏合上。其一言天下事任專則功成,官多則民擾。今河決張秋,事誠至急?;噬霞让加穭⒋笙膩碇危瑥颓蔡O(jiān)李興、總兵平江伯陳銳同治之。以張秋方掌地,而三大臣群聚于此,費用萬億,此可寒心。臣聞各官初至,祭大河之神,天氣陰晦,帛久不然。及將焚,忽結為人形,面目畢具,萬人驚駭。此神明特垂警戒。乞朝廷將太監(jiān)總兵取回,獨用大夏。蓋大夏不妄費財,不攜妻子,不憚勞苦。若朝廷專其任,重其權,自可責以成功。且水陰象也,欲消其變,宜嚴宮禁,重邊防。近聞后戚家威權太盛,其假名號橫行河道間,不可勝數,乞稍裁抑。況運道未通,外敵不知,國家有十年之積,恐生覬覦。宜嚴加堤備,庶使地變可消。后又陳治河諸策,乞命廷臣會議。其二言:近聞明旨,訪求天下畫工赴京供奉。臣謂自皇上御極,收用名賢,罷傳奉之官,塞寶石之門,絕四方貢獻,出奇禽異獸于外。時俱謂堯、舜復生。今甫七八年,而明詔及此,使人得窺圣心所向,此魏徵所以獻十漸于太宗也。乞皇上挽初心,卻小僻,收渙汗于既頒,天下幸甚。其三言:山東連年旱澇相仍,差科繁童,民至不能堪。近又差都知監(jiān)右監(jiān)丞李全前來鎮(zhèn)守,加派供給,將何所出?況朝廷設官,可謂極備,不知此鎮(zhèn)守復理何事?乞皇上即將李全取回,以蘇民困。三事前后數千言,后家憤甚。興銳亦指疏中焚帛數語,斥為妖言。詔遣錦衣百戶胡節(jié)檻系如京。所至民遮路哭,節(jié)馬至不前。及陛見,公挺身跪,不伏。上大怒,命系錦衣獄。而胡節(jié)獨入,與諸中官泣白公冤,且具言遮道狀。諸中官俱心動,為之解。上亦察其忠,謫同知長沙。其后河治一如公所策。論者謂公三事疏與文懿講學聽政疏義相表里,而剴切過之,若公可謂不負君父者也。公在官,數以疾乞身,不許,歷遷廣西參政。時逆瑾擅命使御史出查盤取賂,人謂公若以千金饋御史可免禍。公曰:千金非盜官帑,則下剝民脂。以此自救,是畏無妄之災,而顯犯有名之律,某誓死不為也。瑾遂勒公致仕。公以書寄子曰:昔求之不得,今不求而得之,喜可知矣。即日買舟歸里。瑾誅,起遷副都御史,撫貴州,討平篁子坪諸苗。再晉南刑部侍郎,卒于官。公為人強介獨立,見義輒赴,毅然不可回。性孝友天至志成,文懿所未行。拓始祖及五世祖墓地,樹碑益田。從弟二人早孤,以文懿所授田分給之,撫恤終其身。值大父母、父母諱辰,必齋素,盡日往吊。有喪者之家,雖數十里不煩其飲食。諸嘉言行,不能盡載。所著有麟洲稿。維基
楊茂元(1450年—1516年),字志仁,號麟洲,浙江鄞縣(今寧波)人,進士出身。禮部尚書楊守陳之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刑部郎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出為湖廣按察使副使,改山東副使。弘治七年(1494年)治理黃河決口,因與中官對抗被彈劾,明孝宗下詔逮捕。當地百姓遮道訴節(jié),乞求歸還。朝議上,楊茂元堅持不跪,明孝宗大怒,置之入詔獄。當地百姓多次訴冤,加上言官論救,改為長沙同知,之后謝病歸還。數年后,起用為安慶府知府,升廣西左參政。正德四年(1509年)劉瑾派監(jiān)察御史孫迪索賄不成,被勒令致仕。劉瑾被誅殺后,起任為云南左布政使,再以右副都御史擔任貴州巡撫,改負責南京都察院,官至刑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