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杯度
 
相關人物
僧杯度


《太平廣記》卷九十〈異僧四·杯渡〉~590~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為號。初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渡徐行,走馬逐之不及。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渡河,不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渡岸,達于京師。
典故
泛杯
   
浮杯渡
  
杯中渡
  
木杯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三〉~390~2~
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
《高僧傳》卷十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脩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象,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匯部上〉~57~2~
西晉杯度沙門,不知何許人,出自冀州,年可七十許,隱匿姓字,不甚修行,時人未重也。嘗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度晨興,輒持而去。主人策馬追之,度自徐行,而騎走不及。至河,乘一小杯,以過孟津。因號曰杯度。

簡釋

杯渡:喻指高僧。唐杜甫《題玄武撣師屋壁》:“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


例句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滄溟分故國,渺渺泛杯歸。 吳融 送僧歸日本國

木杯能渡水,鐵缽肯降龍。 戴叔倫 贈行腳僧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李白 贈僧崖公

巖種朗公橘,門深杯渡松。 李白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

煙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牟融 送僧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裴休 贈黃蘗山僧希運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說中法術高強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強。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五蘊皆空,展施杯渡?!?br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號。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見《高僧傳。卷一○。杯渡》。
《漢語大詞典》:乘杯
謂乘坐木杯渡水。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傳·神異下·杯度:“ 杯度 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焙蠓褐赋舜?。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水上乘杯,更似神仙之別?!?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何日更攜手,乘杯向 蓬 瀛 ?” 清 趙翼 《題王摩詰渡水羅漢圖》詩:“乘杯過河駛往還,踏蘆渡江狎澔涆。”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會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飄浮,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上巳期三月,浮杯興十旬。” 五代 齊己 《答無愿上人書》詩:“必有南游山水興, 漢江 平穩(wěn)好浮杯。”
(2).罰飲滿杯酒;滿飲。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舉大白浮君?!?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932' target='_blank'>《廣雅》曰:‘浮,罰也?!?唐 恒超 《辭郡守李公恩命》詩:“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
《漢語大詞典》:渡杯
釋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晉 宋 時僧人,不知姓名。相傳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號曰 杯渡 。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杯渡。后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攜之物。 唐 蘇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唐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詩:“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