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正狀(正狀)
指原告狀子的正本。 清 代官府規(guī)定,訴訟原告必須按格式填寫正狀、副狀各一份,副狀較正狀為簡,不涉及訟詞內(nèi)容。正狀留官府備案,副狀用以拘審被告。參閱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
《國語辭典》:副本  拼音:fù běn
依照書籍或文件的正本謄錄或影印出來的復(fù)制本。在公文書上,副本效力視同正本。
《國語辭典》:正本  拼音:zhèng běn
1.根究本源?!痘茨献?。主術(shù)》:「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埂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钢^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br />2.書籍或文件的原本,相對于副本而言?!段簳>砹@畋雮鳌罚骸刚咎N之麟閣,副貳藏之名山。」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敘國朝求訪》:「選三館正本書萬卷?!?br />3.還本、夠本?!抖鲙肪硪唬骸竷蛎魅找娝麜r分,把可憎的媚臉兒飽看了一頓,便做受了這恓惶也正本?!?/div>
《漢語大詞典》:三本
(1).三個根本。禮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師。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賢君必於其信,是故肅慎三本?!?凌曙 注引《大戴禮》:“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br />(2).三個根本。治國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dāng)其位;二曰功不當(dāng)其祿;三曰能不當(dāng)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br />(3).古時內(nèi)府藏書,圖籍各備正本、副本、貯本,合稱三本。北史·刑邵傳:“ 炎漢 勃興,更修儒術(shù)。故 西京 有六學(xué)之義, 東都 有三本之盛?!?span id="ic2v7h2"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祕書郎三人,從六品上。掌四部圖籍。以甲乙丙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凡課寫功程,皆分判。”
(4).三個本源。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上》:“于是賦有三本:其一承,其次擬《荀》,其次宗《楚》?!?/div>
《漢語大詞典》:附見(附見)
謂見于正本的附錄或正傳的附傳。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姑附見于此。” 劉知幾 史通·列傳“ 召平 紀信 ” 清 浦起龍 通釋:“漢書 召平 附見《蕭何傳》, 紀信 附見《項籍傳》?!?/div>
分類:正本附錄
《漢語大詞典》:對同(對同)
舊時公文用語。謂校對及糾正訛誤,使副本與正本文字相同。《明律集解附例·吏律·公式》:“若行移文書,誤將軍馬、錢糧、刑名重事緊關(guān)字樣傳寫失錯而洗補改正者,吏典笞三十;首領(lǐng)官失於對同,減一等。”
《漢語大詞典》:正籍
文籍的正本。與“副籍”相對。宋史·食貨志上一:“ 嘉定 以來之經(jīng)界,時至近也,官有正籍,鄉(xiāng)都有副籍,彪列昈分,莫不具在,為鄉(xiāng)都者不過按成牘而更業(yè)主之姓名?!?br />指賦稅。管子·輕重甲:“請以令使賀獻、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長而百倍?!?馬非百 新詮:“正籍,謂民之賦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