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553 【介紹】: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杜嶷弟。以膽勇稱。起家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歸梁元帝,為武州刺史,封枝江縣公。東討侯景,敗之,轉(zhuǎn)江州刺史。與王僧辯討平陸納及武陵王蕭紀,累有戰(zhàn)功。卒謚武。
人物簡介
【生卒】:?—554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仁師。梁簡文帝子。初封石城縣公,位中書侍郎。簡文帝即位,封江夏郡王。大寶初,奔江陵。湘東王蕭繹承制,改封臨川王。西魏克江陵,遇害。
人物簡介
【生卒】:500—559 【介紹】: 北齊隴西狄道人,字懷哲,辛俊弟。仕北魏與仆射高隆之共典營構(gòu)鄴都宮室,有思理。累遷散騎常侍。東魏孝靜帝武定中,以東南道行臺尚書從破侯景,遷東徐州刺史,為淮南經(jīng)略使,屢挫侯景。北齊文宣帝又敕術(shù)所統(tǒng)十余州有犯法者,刺史以下先斷后表聞。齊代行臺兼總?cè)耸拢孕g(shù)始。王僧辯破侯景后,術(shù)招附二十余州,移鎮(zhèn)廣陵。獲傳國璽送鄴。累遷吏部尚書,卒官。全北齊文·卷六
術(shù)字懷哲,隴西狄道人,魏左光祿大夫雄族叔,初為司空胄曹參軍,及遷鄴,為起部郎,再遷尚書右丞,出為清河大守,授并州長史;文襄嗣事,累遷散騎常侍;武定末除東南道行臺尚書,封江夏縣男,遷東徐州刺史,為淮南經(jīng)略;齊受禪,移鎮(zhèn)廣陵,征為殿中尚書,領(lǐng)太常卿,遷吏部尚書;天保十年卒,皇建二年贈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jiān)、青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濟陽人。初為齊太學(xué)生。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xué),洪以善辭藻從游。曾與丘令楷擊缽立韻,響絕詩成,皆可觀覽。后為建陽令,坐事死。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濟陽考城人,字彥遐。江茜弟。篤學(xué)有文章,工書善琴。位太子洗馬、湘東王蕭繹(梁元帝)錄事參軍。為武寧郡,頗有資產(chǎn),積錢于壁,壁為之倒。湘東王以其名祿,改字曰榮財,以志其忿。后為作唐侯相。撰《列仙傳》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中(東?)昌魏人,字休明。輕捷過人,授東宮直閣。以屢著戰(zhàn)功任衡州刺史。有惠政,甚得民心。進號平南將軍,封曲江縣公。后授廣州刺史。被前刺史置藥于食,毒死。卒年四十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公衡。少有武干,好縱橫之術(shù)。梁武帝太清中,與弟杜崱隨岳陽王蕭督攻荊州,歸湘東王蕭繹(梁元帝),為北梁州刺史,封江陵縣侯。時岳陽王察在襄陽依附西魏,與繹有隙。岸請襲襄陽,不克。察夜率軍至,岸遂走南陽依其兄杜巘,察遣攻陷其城,岸與巘并遇害。
人物簡介
【生卒】:509—554 【介紹】: 南朝梁廣陵臨澤人,字弘照。善騎射。初事新州刺史盧安興父子,為新州助防。侯景之亂,隨陳霸先入援建鄴,斬蘭裕,敗蔡路養(yǎng),擒李遷仕,并有功,除新州刺史。景平,授南兗州刺史,封臨江縣侯,領(lǐng)晉陵太守。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殺,陳霸先命僧明隨侯瑱西援,于江州病卒。
人物簡介
【生卒】:509—565 【介紹】: 南朝陳濟陽考城人,字德藻。江革子。好學(xué)善屬文。起家梁武陵王行參軍,仕梁歷官至中書侍郎。入陳,歷仕秘書監(jiān)、中書舍人。文帝天嘉二年,與中書郎劉師知使北齊迎曇朗喪柩。還拜太子中庶子,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出補新喻令。政尚恩惠,有異績。使北齊后,撰有《北征道理記》。全陳文·卷十二
德藻,字德藻,一云名德操,濟陽考城人。梁光祿大夫革子。中大通中,為南中郎武陵王行參軍、大司馬南平王東閣祭酒。大同初,為安西湘東王外兵參軍,除尚書比部郎,后為廬陵王記室參軍,除廷尉正,出為南兗州治中。承圣末,為司空府咨議,轉(zhuǎn)中書侍郎,遷云麾臨海王長史。陳臺建,拜尚書吏部侍郎。及受禪,授秘書監(jiān)、兼尚左丞、中書舍人。文帝時,拜太子中庶子,領(lǐng)步兵校尉,遷御史中丞,坐事免,尋拜振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出補新喻令,天嘉六年卒,贈散騎常侍,有《聘北道里記》三卷,集十五卷。
人物簡介
【生卒】:?—570 【介紹】: 南朝陳濟陽考城人,字伯謀。陳武帝卒時與蔡景歷等定議急召陳文帝回建康共立之。位少府,封四會縣伯。仕至通直散騎常侍。
人物簡介
【介紹】: 北周上甲黃土人,字宗略,世為白虎蠻渠帥。梁武帝大同中以直后出為青州刺史,歷南洛、北司二州刺史。侯景亂時,擁兵自守。西魏廢帝元年降于宇文泰,為羅州刺史。從賀若敦討信州,猛梯山捫葛,備歷艱阻,直入白帝城。以功進爵臨江縣公。北周明帝武成中,又從拒陳將侯瑱。武帝保定三年,轉(zhuǎn)綏州刺史。位至大將軍。
人物簡介
【介紹】: 北齊人。初隱于江陵百里洲,通佛道術(shù)數(shù)。南朝梁時,侯景為亂,助湘東王擊敗景軍于江陵。后元帝任為都督、郢州刺史。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舉州降齊,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在朝不稱臣,不稱官爵,但云荊山居士。無疾而終。全北齊文·卷二
法和不知何許人,有道術(shù),在梁以破任約武陵王紀功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加司徒。元帝敗滅,舉州入齊,為大都督、太尉,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入朝再為太尉,無疾而死。文宣令開棺視之,空棺而已。神僧傳·卷第四
陸法和。不知何許人也。隱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處一與戒行沙門同。耆老自幼見之容色常定。人莫能測也。或謂出自嵩高。遍游遐邇。既入荊州汶陽郡。居高要縣之紫石山。無故舍所居山。俄有蠻賊文道期之亂。時人以為預(yù)見萌兆。及侯景始告降于梁。法和謂南郡朱元英曰。貧道共檀越擊侯景去。元英曰。侯景為國立效。師云擊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時在清溪山。元英往問曰。景今圍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時。固問之曰。亦剋亦不剋。景遣將任約擊梁湘東王于江陵。法和乃詣湘東乞征約。召諸蠻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發(fā)湘東。遣胡僧祐領(lǐng)千馀人與同行。法和登艦大笑曰。無量兵馬。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禱。自法和軍出無復(fù)一驗。人以為神皆從行故也。至赤沙湖與約相對。法和乘輕舟不介冑。沿流而下。去約軍一里。乃還謂將士曰。聊觀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甚自踴躍。即攻之。若得彼明日當不損客主一人而破賊。然有惡處。遂縱火船。而逆風(fēng)不便。法和執(zhí)白羽扇麾風(fēng)。風(fēng)即返約。眾皆見梁兵步于水上。于是大潰皆投水。約逃竄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時當?shù)谩<捌诙吹萌藛栔?。法和曰。吾前于此洲水乾時建一剎。語檀越等。此雖為剎實是賊標。今何不向標下求賊也。如其言果于水中見約抱剎仰頭栽出鼻。遂禽之。約言。求就師目前死。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于王有緣決無他慮。王于后當?shù)锰丛搅Χ?。湘東果釋用為郡守。及魏圍江陵約以兵赴救力戰(zhàn)焉。法和既平約。往進見王僧辨于巴陵。謂曰。貧道已卻侯景一臂。其更何能為。檀越宜即逐取。乃請還。謂湘東王曰。侯景自然平矣。無足可慮。蜀賊將至。法和請守巫峽待之。乃總諸軍而往運石以填江。三日水遂不流。橫之以鐵鎖。武陵王紀果遣蜀兵來度峽口。勢蹙進退不可。王綝與法和經(jīng)略一戰(zhàn)而殄之。軍次白帝謂人曰。諸葛孔明可謂為名將。吾自見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鏃一斛許。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嘗至襄陽城北大樹下。畫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龜長尺半。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數(shù)百歲。不逢我者豈見天日乎。為授三歸龜乃入草。初八疊山多惡疾人。法和為采藥療之。不過三服皆差。即求為弟子。山中多毒蟲猛獸。法和授其禁戒不復(fù)噬螫(音栻)所泊江湖必于峰側(cè)結(jié)表云。此處放生。漁者皆無所得。才或少獲。輒有大風(fēng)雷。船人懼而放之。風(fēng)雨乃定。晚雖將兵猶禁諸軍漁捕。有竊違者中夜猛獸必來欲噬之?;蛲銎浯|。有小弟子戲截蛇頭。來詣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殺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見蛇頭齰褲襠而不落。法和使懺悔為蛇作功德。又有人以牛試刀一下而頭斷。來詣法和。法和曰。有一斷頭牛就卿徵命殊急。若不為作功德。一月內(nèi)報至。其人弗信少日果死。法和又為人置宅相墓以避禍求福。嘗謂人曰。勿系馬于碓。其人行過鄉(xiāng)曲。門側(cè)有碓因系馬于其柱。入門中憶法和戒。走出將解之。馬已斃矣。梁元帝以法和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法和不稱臣。其啟文朱印名上自稱居士。后稱司徒。梁元帝謂其仆射王褒曰。我未嘗有意用陸為三公。而自稱何也。褒曰。彼既以道術(shù)自命容是先知。梁元帝以法和功業(yè)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部曲數(shù)千人通呼為弟子。唯以道術(shù)為化。不以法獄加人。又列肆之所不立市丞。牧佐之法無人領(lǐng)受。但以空檻籥在道間。上開一孔以受錢。賈客店人隨貨多少。計其估限自委檻中。所受所掌之司夕方開取。條其孔目輸之于庫。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時有所論則雄辨無敵。然猶帶蠻音。善為攻戰(zhàn)。具在江夏。大聚兵艦。欲襲襄陽。而入武關(guān)。梁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guī)主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見王上應(yīng)有報至。故救援耳。今既被疑。是業(yè)定不可解也。于是設(shè)供食具大?薄餅。及魏舉兵。法和自郢入漢口。將赴江陵。梁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賊。師但鎮(zhèn)郢州不須動也。法和乃還州。堊其城門。著粗白布衫褲邪巾。大繩束腰坐葦席。終日乃脫之。及聞梁元敗滅。復(fù)取前兇服著之。哭泣受吊。梁人入魏果見?餅焉。法和始于百里洲造壽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后四十許年佛法當遭雷雹。此寺幽僻可以免難。及魏平荊州宮室焚燼??偣苡l(fā)取壽王佛殿。嫌其材短乃停。后周氏滅佛法。此寺隔此陳境故不及難。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進軍臨江。法和舉州入齊。文宣以法和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西南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宋蒞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蒞弟遣為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湘州刺史義興縣公。梁將侯瑱來逼江夏。齊軍棄城而退。法和與宋蒞兄弟入朝。文宣聞其有奇術(shù)。虛心想見之。備三公鹵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帳以待之。法和遙見鄴城下馬禹步。辛術(shù)謂曰。公既萬里歸誠主上虛心相待。何作此術(shù)。法和手持香爐步從路車至于館。明日引見。給通幰油絡(luò)網(wǎng)車。詣闕通名不稱官爵。不稱臣。但云荊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屬于昭陽殿。賜法和錢百萬物萬段甲第一區(qū)田一百頃奴婢二百人生資什物稱是。法和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錢帛散施一日便盡。以官所賜宅營佛寺。自居一房與凡人無異。三年間再為太尉。世猶謂之居士。無疾而告弟子死期。至?xí)r燒香禮拜佛。坐繩床而終。浴訖將殮。尸小縮止三尺許。文宣令開棺視之??展锥?。法和書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剝落有文曰。十年天子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遞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兩天共五年。說者以婁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位至武成傳位。后主共五年焉。
人物簡介
【生卒】:519—594 【介紹】: 南朝陳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quán)縣)人,字總持。江紑子。起家梁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篤學(xué)有辭采,深受梁武帝嗟賞。侯景之亂,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以中書侍郎征還。陳后主立,歷尚書令。當權(quán)任宰,而不理政務(wù),日與后主游宴后庭,多為艷詩,號為狎客。陳亡入隋,為上開府。卒于江都,世稱江令。今存《江令君集》輯本。全隋文·卷十
總字總持,濟陽考城人,晉散騎常侍統(tǒng)十世孫。梁大同中,為宣惠武陵王法曹參軍。歷何敬容丹陽尹佐史,除主簿,遷尚書殿中郎,轉(zhuǎn)侍郎,進太子洗馬。出為臨安令,還為中軍宣城王錄事參軍,轉(zhuǎn)太子中舍人。太清中,兼太常卿。臺城陷,避難會稽。尋依蕭勃于廣州。承圣中,徵為明威將軍、始興內(nèi)史,未行而江陵陷。陳天嘉中,徵還為中書侍郎,直侍中省。太建中,遷司徒右長史,掌東宮管記、給事黃門侍郎,領(lǐng)南徐州大中正,授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騎常侍,遷左民尚書,轉(zhuǎn)太子詹事,免。尋為侍中,領(lǐng)左驍騎將軍,免。尋為散騎常侍、明烈將軍、司徒左長史,遷太常卿。后主即位,除祠部尚書,轉(zhuǎn)吏部尚書,遷尚書仆射。尋加宣惠將軍,授尚書令。禎明中,進號中權(quán)將軍。陳亡入隋,為上開府。開皇十四年卒于江都,年七十六。有《集》三十卷、《后集》二卷。
人物簡介
【生卒】:520—563 【介紹】: 南朝陳始興曲江人,字成師。善騎射,為邑里雄豪。侯景亂,安都招兵三千,從陳霸先入援京邑,亂平,封富川縣子。隨霸先鎮(zhèn)京口,除蘭陵太守。與霸先定計襲建康,身先士卒,俘王僧辯,敗徐嗣徽,平王琳,有殊功,封西江縣公。歷南豫州刺史。陳武帝死,定策立文帝,遷司空。文帝天嘉元年,大破王琳,迎還陳武帝子陳昌,遵文帝意,殺之于漢水,進爵清遠郡公。漸驕橫,終為文帝忌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