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詞典 1分類詞匯 11
《漢語大詞典》:法律制裁
廣義指依據(jù)法律對違法者采取的懲罰措施。一般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狹義指刑事制裁與民事制裁。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必須由國家的專門機關(guān)實行,具有國家強制性。
《國語辭典》:法繩(法繩)  拼音:fǎ shéng
一種法器。道教法師在作法時用來調(diào)請五營兵馬或驅(qū)煞除祟時使用。也稱為「法索」。
《國語辭典》:滅趾(滅趾)  拼音:miè zhǐ
受法律制裁。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若能辟禮門以懸規(guī),標義路以植矩,然后踰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何必躁言丑句,詬病為切哉!」
《國語辭典》:漏網(wǎng)魚(漏網(wǎng)魚)  拼音:lòu wǎng yú
比喻僥倖逃離法律制裁的人。如:「多數(shù)做奸犯科的人,都心存僥倖,以為自己是漏網(wǎng)魚?!挂啾扔黧@慌逃離敵人控制的人。如:「他像漏網(wǎng)魚一般的,急忙逃離敵人的魔掌?!挂沧鳌嘎┚W(wǎng)之魚」、「漏網(wǎng)游魚」。
《漢語大詞典》:避辟
謂免受法律制裁。《孔子家語·正論》:“今我寡也,爾又在位,朝夕恪勤,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國語辭典》:逍遙法外(逍遙法外)  拼音:xiāo yáo fǎ wài
犯罪者逃過法律制裁,仍自由行動。如:「我們不能讓壞人逍遙法外。」
《漢語大詞典》:逍遙事外
(1).謂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 清 包世臣 《致廣東按察姚中丞書》:“首禍正兇,逍遙事外?!?鄭觀應 《盛世危言·交涉》:“ 華 商欠負洋商,一經(jīng)控告,追封產(chǎn)業(yè),累及親朋;西人負欠 華 債,雖饒私蓄,循例報窮,便自逍遙事外?!?魯迅 《花邊文學·女人未必多說謊》:“關(guān)于 楊妃 , 祿山 之亂以后的文人就都撒著大謊, 玄宗 逍遙事外,倒說是許多壞事情都由她?!?br />(2).謂置身事外,毫不關(guān)心。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自然,舊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須說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須藝術(shù)學徒的努力的實踐,但理論家或批評家是同有指導、評論、商量的責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遙事外?!?/div>
《漢語大詞典》:刑事制裁
亦稱“刑事處分”。法律制裁的一種。即由法院對罪犯判處刑罰。
《國語辭典》:漏網(wǎng)游魚(漏網(wǎng)游魚)  拼音:lòu wǎng yóu yú
本指從網(wǎng)目逃脫,未被網(wǎng)住的魚。后比喻僥倖逃脫法律制裁的人。如:「許多為非做歹的人,心存僥倖,認為自己是漏網(wǎng)游魚,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挂啾扔鲾[脫危險,驚慌逃走的人?!斗馍裱萘x》第一四回:「李靖望前飛走,真似失林飛鳥,漏網(wǎng)游魚,莫知東南西北?!挂沧鳌嘎┚W(wǎng)之魚」、「漏網(wǎng)魚」。
《國語辭典》:漏網(wǎng)之魚(漏網(wǎng)之魚)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比喻僥倖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三出:「著城門上盤詰火速,城外快張榜牘,分付鄉(xiāng)村市鎮(zhèn)著實挨捉,他道是漏網(wǎng)之魚,我視他兀上之肉。」亦比喻驚慌逃離危險的人。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wǎng)之魚?!挂沧鳌嘎┚W(wǎng)游魚」、「漏網(wǎng)魚」。
《國語辭典》: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拼音:fǎ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犯罪者難能永久逍遙法外,終究必受法律制裁。如:「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切莫心存僥倖作奸犯科?!?/div>
《國語辭典》:打死人不償命(打死人不償命)  拼音:dǎ sǐ rén bù cháng mìng
指人權(quán)大勢大,雖蠻橫霸道,也能不受法律制裁。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我是那權(quán)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打死人不要償命,如同房檐上揭一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