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義青(一○三二~一○八三),俗姓李,齊地人。青原下十世。七歲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試《法華經(jīng)》,得度為大僧。入洛聽《華嚴》五年,棄去。游至浮山,從圓鑒遠禪師悟旨,得續(xù)太陽正脈。初住白云山海會寺,后移住投子山。神宗元豐六年卒,年五十二。有《空谷集》。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七?!♂屃x青詩,據(jù)日本弘教書院刊《大藏經(jīng)》所收《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為底,原書為六卷。另輯得《五位頌》一首,附于卷末。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083 【介紹】: 宋僧。青社人。俗姓李。聰穎好學,十五歲試《法華經(jīng)》得度。從浮山圓鑒參悟佛旨,嗣續(xù)太陽正脈。初住海會,次遷投子山勝因院。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七
禪師名義青。本青杜人。李氏子也。七齡穎異。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試法華經(jīng)。得度為大僧。其師使習百法論。嘆曰。三祗涂遠。自困何益哉。入洛中聽華嚴五年。反觀文字。一切如肉受串。處處同其義味。嘗講至諸林(或作楮林)菩薩偈曰。即心自性。忽猛省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去游方。至浮山。時圓鑒遠禪師退席。居會圣巖。遠夢得俊鷹畜之。既覺而青適至。遠以為吉徵。加意延禮之。留止三年。遠問曰。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時如何。世尊默然。汝如何會。青擬進語。遠驀以手掩其口。于是青開悟。拜起。遠曰。汝妙悟元機耶。對曰。設有妙悟。也須吐卻。時有資侍者在旁曰。青華嚴今日。如病得汗。青回顧曰。合取狗口。汝更忉忉。我即便嘔。服勤又三年。圓鑒以大陽皮履布直裰付之曰。代吾續(xù)洞上之風。吾住世非久。善自護持。無留此間。青遂辭出山。閱大藏于廬山慧日寺。熙寧六年還龍舒。道俗請住白云山海會寺。計其得法之歲。至此適幾十年。又八年移住投子山。道望日遠禪者日增。潛通暗證者比比有之。異苗翻茂。果符前讖。青平生不畜長物。弊衲楮衾而已。初開山慈濟有記曰。吾塔若紅。是吾再來。邦人偶修飾其塔。作瑪瑙色。未幾而青領院事。山中素無水。眾每以為病。忽有泉出山石間。甘涼清潔。郡守賀公。名為再來泉。元豐六年四月末。示微疾。以書辭郡官諸檀越。五月四日。盥沐升座。別眾罷。寫偈曰。兩處住持無可助道。珍重諸人不須尋討。遂泊然而化。阇維收舍利靈骨。以閏六月。塔于寺之西北。三峰庵之后。閱世五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無為子楊杰。為贊其像曰。一只履。兩牛皮。金烏啼處木雞飛。半夜賣油翁發(fā)笑。白頭生得黑頭兒(一本云。黑頭生得白頭兒)。有得法上首一。名道楷禪師。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青社李氏子。七齡穎異。往妙相寺出家。試經(jīng)得度。習百法論。即棄游宗席。時圓鑒禪師。居會圣巖。師來。鑒禮延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因緣。經(jīng)三載。一日問曰。汝記得話頭么。試舉看。師擬對。鑒掩其口。師了然開悟。遂禮拜。鑒曰。汝妙悟玄機耶。師曰。設有也須吐卻。自此復經(jīng)三年。鑒時出洞下宗旨示之。悉皆妙契。付與太陽頂相。皮履直裰。囑曰。代吾續(xù)其宗風。無久滯此。善宜護持。遂書偈送曰。須彌立太虛。日月輔而轉。群峰漸倚他。白云方改變。少林風起叢。曹溪洞簾卷。金鳳宿龍巢。宸苔豈車碾。令依圓通秀禪師。師至彼。無所參問。唯嗜睡而已。執(zhí)事白通曰。堂中有僧日睡。當行規(guī)法。通曰是誰。曰青上座。通曰未可。待與按過。通即拽杖入堂。見師正睡。乃擊床訶曰。我這里無閑飯。與上座。吃了打眠。師曰。和尚教。某何為。通曰。何不參禪去。師曰。美食不中飽人吃。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師曰。待肯堪作甚么。通曰。上座見曾甚么人來。師曰浮山。通曰。怪得恁么頑賴。遂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風籍甚。梁乾化四年夏示寂。敕謚慈濟。
西門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086 【介紹】: 宋棣州厭次人,字道濟。西門成允孫。好學重諾,名聞北州。以蔭授太廟齋郎。會有獄,其弟當就逮,乃代之入獄,竟坐免官。更赦,調(diào)象州司戶參軍,不赴。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晚號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弱冠舉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舒城縣。哲宗元祐間知南劍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八年(一○九三),知建州(《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移知虔州。擢京東路轉運判官,移河北、江西,徙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歸?;兆谡投曜?,年七十九。有《云溪文集》百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已佚。宋趙不悔《新安志》卷七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实v五年,才冠而登第。歷知舒城縣、南劍州、建州、虔州。哲宗擢為京東轉運判官,終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而歸。凡歷官十七任,皆有治跡。晚號云溪翁,卒年七十九。有文百卷,手所校書萬馀卷。見《新安志》卷七,《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宋史翼》卷二○,《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濟,開封封丘(今屬河南)人,宗道子(《安陽集》卷四九《趙君墓志銘》)。仁宗慶歷中知萬年縣(《金石萃編》卷一三三)。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發(fā)遣淮南同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一)。元豐六年(一○八三)遷陜西轉運判官、知熙州(同上書卷三三四)。
全宋文·卷二二七○
趙濟,開封封丘(今河南開封)人。其父宗道從邵雍游,濟以父師事雍。慶歷中由大理寺丞知萬年縣,熙寧四年管勾淮南常平事、提點刑獄,轉京東轉運副使,提舉青苗法,經(jīng)制熙河邊防財利。尋為太常博士、右正言、直龍圖閣知熙州。遷右司諫,又知解州、唐州酒稅務。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八、二一九、二二○、二二四、二九一、三○八、三九五,《宋史》卷四七、三一三,《宋元學案補遺》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章安人,字公濟。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密、和二州推官。詩為歐陽修所稱。蘇軾知杭州,蟠通判州事,與軾唱酬甚多。歷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號《章安集》。
全宋詩
楊蟠,字公濟,章安(今浙江臨海東南)人,一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輿地紀勝》卷四三《淮南東路·高郵軍》),又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為密、和二州推官。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蘇軾知杭州時,蟠為通判。以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已佚。《宋史》卷四四二有傳?!铙丛?,《臺州叢書》輯有《章安集》一卷,疏漏較多。今據(jù)《鐔津文集》、《會稽掇英總集》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一○四五
楊蟠,字公濟,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自號浩然居士。慶歷六年舉進士,曾為密、和二州推官。歐陽修稱其詩。熙寧中官光祿寺丞,提舉陜西常平。五年,改太子中允、永興等路轉運判官。元豐中為太常博士。元祐中蘇軾知杭州,蟠為通判,頗多唱和。遷知高郵軍。紹圣中知溫州。后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傳世。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六、二四○、二四九、三二七,《宋史》卷四四二本傳、卷一八五《食貨》下七、卷四五六《仰忻傳》,《止齋集》卷四二,《赤城志》卷三三。
張濟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容直,一字公濟。仁宗嘉祐六年進士。少以詞賦得名。歷知邵武軍,條鹽法利害,奏減其課。后移知處州,官終朝奉大夫。博貫群書。有《韻類》。
全宋詩
袁轂,字容直,一字公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歷知邵武軍,通判杭州,知處州。終朝奉大夫。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
全宋文·卷一七○四
袁轂,字容直,一字公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祐六年進士。尉建安,歷青州錄事參軍,后以薦知邵武軍。通判杭州,與蘇軾唱酬篇什甚富。移知處州。終朝散大夫,贈光祿大夫。有文集七十卷,《韻類題選》一百卷。見《寶慶四明志》卷八,《攻愧集》卷七七《跋袁光祿與東坡同官事略》,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六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錢世雄,字濟明,號冰華先生,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嘗為吳興尉(《參寥子詩集》卷四《同吳興尉錢濟明南溪泛舟》)。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瀛州防禦推官。五年,權進奏院戶部檢法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四)。通判蘇州(《龜山集》卷二五《冰華先生文集序》)。從蘇軾游,與釋道潛、范祖禹、鄒浩有交往。有《冰華先生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吳興備志》卷七有傳。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錢世雄,字濟明,號冰華先生,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年十六七時,其詩已為名流所稱。比壯,游蘇軾之門,軾稱其探道著書,云升川增。曾倅平江。元祐二年為瀛州防禦推官,五年權攝進奏院戶部檢法官。晚以詩書自娛。見《冰華先生文集序》(《龜山集》卷二五),《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四,《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茹東濟,合肥(今屬安徽)人(《詩淵》冊四頁三○三八)。哲宗元祐中監(jiān)京東排運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七)。曾編《屯田圖》(同上書卷一五六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簡州陽安人,字巨濟,一字濟震,號前溪。神宗熙寧六年進士。以王安石薦,為經(jīng)義所檢討。擢太學博士,罷知咸陽縣。除國子監(jiān)丞,知處、虢、真、坊四州。哲宗元符末除職方郎中。善屬文,好畫林石槎竹。卒軍五十八。有《前溪集》。
全宋詩
劉涇,字巨濟,號前溪(《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九),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畫繼》)。七年,以王安石薦,除提舉修撰經(jīng)義所檢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太學博士(同上書卷三六四),罷知咸陽縣。歷常州教授,通判莫州、成都府,除國子監(jiān)丞。出知處、虢、真、坊四州。元符末上書,召對,除職方郎中。卒,年五十八。有《前溪集》五卷(《全宋詞》),已佚。《宋史》卷四四三有傳。今錄詩十九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10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無咎,號濟北,自號歸來子。晁端友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十七歲隨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謁蘇軾,軾自嘆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為太學正,累遷著作佐郎。紹圣初坐元祐黨籍,謫監(jiān)處州、信州酒稅?;兆诔?,歷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鴻慶宮。大觀末出黨籍,知達州、泗州。工書畫、詩詞,文章凌麗奇卓,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詩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調(diào)澶州司戶參軍。召試學官,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遷太學正。哲宗元祐初,召試學士院,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遷知齊州。與黃庭堅等并稱蘇門四學士。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累貶監(jiān)信州酒稅。徽宗即位,召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寧間黨論復起,奉祠祿居家,葺歸來園,慕晉陶潛為人。大觀四年起知達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雞肋集》七十卷。事見《柯山集拾遺》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晁補之詩,以明崇禎詩瘦閣仿宋刊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光澤堂抄本(簡稱光本,藏北京圖書館)、涵芬樓藏明藍格抄本(簡稱涵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晁補之(1053-1110) 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元豐二年第進士。初授澶州司戶參軍,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祐初,為太學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五年,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出知齊州。紹圣中,坐黨籍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兆诹?,召復著作佐郎,遷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崇寧間,蔡京為相,補之辭官還家,慕陶淵明而修「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大觀四年,「黨論」平,受召出知達州,旋改知泗州。尋卒,年五十八。補之工詩文,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傳世。見張耒《柯山集》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彭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袁州宜春人,字濟川,號連山子。少隱集云峰,學邃于《》。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知溧陽縣,理冤獄甚多。監(jiān)司連薦之,稍遷至朝散郎。有《君子傳》、《循吏龜鑒》及文集等。
全宋文·卷二九一一
彭愈(愈一作俞),字濟川,自號連山子,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少隱集云峰,登紹圣進士第,釋褐為北京右理,遷知澧陽縣,理冤獄甚多,監(jiān)司連薦之。請倅積石軍,歸監(jiān)京東箔場,堂除監(jiān)元豐庫。丁憂服闋,除通判隰州,改潭州。累官朝散郎。著有《君子傳》三卷,《字說拾遺》二卷,《循吏龜鑒議》十二卷,《治縣法》十卷,《三柏年表》一卷,《雜說》三卷,《貫通編》五卷,《圜府議》十二卷,《夏臺議》十卷,《時議》三卷,《燭理集》六卷,《妙觀筆記》五卷,《妙觀論》三卷,《奪化歸真內(nèi)景論》二卷,以及文集二百卷等凡十馀種。見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
周濟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八年(1093)任常州知州。崇寧元年(1102)任登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09 【介紹】: 宋華州人,一說陽翟人,字方叔,號濟南。少孤貧,謁蘇軾于黃州求教,軾稱其文,與范祖禹薦于朝,不果。中年絕意仕進,定居潁昌。喜論古今治亂,哲宗元祐中上《忠諫書》、《忠厚論》、《兵鑒》于朝。有《濟南集》、《德隅齋畫品》等。
全宋詩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太華逸民(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六六《書月巖集后》)、濟南先生(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祖先由鄆州遷華州,遂為華州(今陜西華縣)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蘇軾。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蘇軾知貢舉,得試卷以為廌作,置之首選,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軾有“平生漫說古戰(zhàn)場,過眼還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嘆。后再舉亦失利,遂絕意仕進,定居長社?;兆诖笥^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濟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濟南,又號太華逸民,華州(治今陜西華縣)人。少以學問稱鄉(xiāng)里,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軾激賞之,謂其為「萬人敵」。又閉門讀書數(shù)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嘆為「張耒、秦觀之流」。鄉(xiāng)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中年絕進取意。大觀三年卒,年五十一。著文數(shù)千篇,由其子裒輯為《濟南集》,又稱《月巖集》,又編正、續(xù)二集。另有《師友談記》、《德隅堂畫品》等。見陳恬《李方叔遺稿序》(《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五九),李之儀《月巖集序》(《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