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保寧人,字巨濟(jì)。哲宗元祐元年進(jìn)士第一。立朝為臺官,有直聲。徽宗崇寧二年上疏忤蔡京,貶吉州安置。后入元祐黨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輿梁。神宗元豐五年進(jìn)士。為太常博士?;兆诖笥^初擢兵部員外郎,權(quán)吏部。以蒞事詳明考最,蔡京欲薦之臺職,力辭。居郎官不遷者四年。政和初除衛(wèi)尉少卿,后出知海州,推行保伍之法,有政績。除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徙知泉州,尋以奉祠致仕。
劉既濟(jì)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政和四年(1114)任溫州知州。
蔡元康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5—1117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君濟(jì)。初入太學(xué),轉(zhuǎn)私淑洛學(xué),以誠正為本,無意科舉?;兆谡推吣暌园诵兴],未報而卒。
趙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兆诘谄咦?,欽宗弟。初授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封魯國公。政和中,累封濟(jì)王。靖康初,遷太傅,與兄杞為賀金正旦使,又與何□為請和使。后為金所俘,從徽、欽二帝北去。
沈希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人,字濟(jì)叔?;兆谛驮曛埲h。三年,大破方臘部將洪載于城下,增秩一等。在邑五年,及去,邑人立三賢堂于玉峰寺祀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永福人,原名汝霖,字允濟(jì)?;兆谡烷g進(jìn)士。欽宗靖康間,金人犯境,佐師守城有勞。次年奉使至金,金欲招為臣,不屈,被囚居荒寺。后脫逃,全節(jié)而歸。除直秘閣,知泉州,尋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黃艤(一○八三?~?),字濟(jì)川,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庭堅侄。年十九,黃庭堅歸寓荊州,教以詩律。事見《永樂大典》卷九二二引《五總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濟(jì)道,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曾游靈巖(《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32 【介紹】: 宋應(yīng)天宋城人,字子濟(jì)。徽宗崇寧五年進(jìn)士。高宗謀登帝位時除太常少卿,尋試中書舍人,除左諫議大夫,擢翰林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建炎三年,力抵呂頤浩遷都武昌之議。以護(hù)衛(wèi)太后涉險,貶秘書少監(jiān),分司南京,永州居住。以提舉明道宮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五
滕康(一○八五——一一三二),字子濟(jì),應(yīng)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寧五年進(jìn)士,調(diào)通州司理參軍。政和二年舉詞學(xué)兼茂科,入秘書省為正字,累官尚書工部員外郎。高宗即位,擢起居舍人,權(quán)給事中,試中書舍人,除左諫議大夫。建炎三年五月拜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次年初坐事落職提舉明道宮,永州居住。紹興二年九月卒于江西,年四十八。有文集二十卷、《翰墨叢記》五卷、《韶武遺音》三卷。見汪藻《滕子濟(jì)墓志銘》(《浮溪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七五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
靖康元年(1126)任德安府知府。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1月遁。
呂濟(jì)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靖康元年(1126)任度支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6—1124 【介紹】: 宋廣德軍人,字巨濟(jì)。博學(xué)強記。年十五,試太學(xué)第一。徽宗大觀三年進(jìn)士。調(diào)廬陵尉、信陽軍教授。累官左司員外郎。因反對朝議攻遼,觸怒王黻,貶監(jiān)朝城縣酒稅,再徙荼陵船場。工詩,善畫草蟲。有《云陽集》、《玉溪集》。
全宋詩
倪濤(一○八七~一一二五),字巨濟(jì),原籍永嘉,父徙廣德(今屬安徽),因為廣德人(《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jìn)士(清光緒《廣德州志》卷三四)。調(diào)廬陵尉,信陽教授。入為太學(xué)正,歷秘書省校書郎,司勛員外郎,左司員外郎。宣和間,因諫阻聯(lián)金攻遼,貶監(jiān)朝城縣酒稅,再徙茶陵船場,七年卒,年三十九。有《玉溪集》,已佚?!?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潁州沈丘(今安徽臨泉)人。初依真戒大師安恭出家,繼趨京師業(yè)唯識百法。政和三年,選補右街香積院住持。五年,賜號寶覺大師。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為金仙、僧為德士、寺為宮觀,法道上疏力爭,其言直甚。帝怒,黥流舂陵。建炎中,召赴臨安。紹興元年,高宗召見,嘉其強直,改名法道,特賜號寶覺圓通法濟(jì)大師,俾住大中祥符寺。次年,遷住廬山東林寺。紹興十七年卒,年六十二。見《佛祖歷代通載》卷一九,《人天寶鑒》。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法道。舊名永道。順昌毛氏。出家宗唯識百法二論。又受要天總持三藏密咒軌。及傳圓頓戒法于圓照師。咸得其要。政和中賜椹衣。主左街香積院。賜號寶覺。林靈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詔改僧為德士。服冠巾。天下從之無敢后。師獨毅然抗詔。黥流道州。后七年還僧。建炎三年賜圓通法濟(jì)號。紹興間賜對。上面命欲為之去其涅跡。師曰。雖感圣恩。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上曰。這僧到老倔強。計自便。故事。道場僧左道右。崇觀以來遂易舊制。師不能平。詣朝廷。與道士劉若謙論辨。卒獲改正。十七年秋。說偈端坐而化。茶毗。舍利無數(shù)。建塔九里松。 贊曰。 維古至人  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蠻鄉(xiāng)瘴重  黼座恩新  等視無礙  太虛浮云
補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
永道。順昌毛氏子也。出家。宗唯識百法二論。又受西天總持三藏密法。及傳圓頓戒法于元照師。咸得其要。政和中。賜椹衣。主左街香積院。賜號寶覺大師。林靈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詔改僧為德士服冠巾。天下從之無敢后。師獨毅然抗詔。上書曰。自古佛法。未嘗不與國運同為盛衰。魏太武崔浩。滅佛法。未三四年。浩竟赤族。文成大興之。周武衛(wèi)元嵩。滅佛法。不五六年。元嵩貶死。隋文帝大興之。唐武宗。趙歸真。李德裕。滅佛法。不一年。歸真誅。德裕竄死。宣宗。大興之。我國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譯經(jīng)試僧。大興佛法。成憲具在。雖萬世可守也。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為驚世之舉。陛下。不思太武見弒于閹人之手乎。周武為鐵獄之囚乎。唐武受奪壽去位之報乎。此皆前監(jiān)可觀者。陛下何為蹈惡君之禍。而違祖宗之法乎。書奏。上大怒。命下黥流道州。蔡京。從容為上言曰。天下佛像。非諸僧自為之。皆子為其父。臣為其君。以祈福報恩耳。今大毀之。適足以動人心??址巧琊⒅?。上意。為之少回。未幾。靈素事敗。放歸賜死于道。復(fù)教。師量移近郡。尋得旨放回。敕住昭先禪院。賜名法道。以旌護(hù)法。師之謫道州也??な亓艑佟=韵葔舴鹣窈杉先氤?。既而師至。皆善待之。時軍民多病。師咒水飲之。無不愈者。求者益多。乃為沼于營中以咒之。師既還。道人如失恃怙。及二帝北狩??低跫次弧|京留守宗澤承制。命師住左街天清寺。補宣教郎總管司。參謀軍事。為國行法。護(hù)佑軍旅。師往淮穎。勸化豪右。出糧助國。軍賴以濟(jì)。后奉詔隨駕。陪議軍國事。上欲加以冠冕。師力辭。詔加圓通法濟(jì)大師。一日上從容謂師曰。上皇為妖人所惑。毀師形服。朕為師去此黥涅。師對曰。上皇御墨不忍毀除。上笑曰。此僧到老倔強。乃敕住廬山太平禪寺。故事道場僧左道右。崇觀以來。遂易舊制。師不能平。詣朝廷論辯。卒獲改正。紹興五年。大旱。詔師入內(nèi)祈雨。結(jié)壇作法。以四金瓶。各盛鮮鯽。噀水默祝。遣四急足投諸江。使未回而雨已洽。上大悅。賜金缽。上以國用不足。敕天下僧道。納清閒錢。師致書于省部。極論其非。傷大體而阻善化。言雖不行。勢亦少戢。紹興十七年秋。說偈。端坐而化。阇維。舍利無數(shù)。塔于九山九里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字濟(jì)遠(yuǎn)。欽宗靖康間為太學(xué)生。金兵入侵,上書極論求才練兵、為守御備,不報。次年,金人再犯,以書抵金帥粘罕,陳華夷大義,用兵利害。又投書李綱,言國家深可慮者四,綱韙之。旋以國恥未雪,憤惋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