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傳疑(傳疑)  拼音:chuán yí
研究學問時,對于有疑問不能解決的部分,不任意揣測,強做解釋,而將問題保留,等待他人解決,以此強調治學的審慎。《谷梁傳。莊公七年》:「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埂妒酚?。卷一三。三代世表》:「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div>
《國語辭典》:則例(則例)  拼音:zé lì
依據(jù)法令或成案所定的條規(guī)。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元豐中,曹郡王以元舅特除兼中書令,下度支給俸。有司言:『自來未有活中書令請受則例?!弧埂都t樓夢》第一三回:「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后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div>
《國語辭典》:四依  拼音:sì yī
佛教用語。面對聽聞的教法有沖突或有疑義時,抉擇佛法的四個依從的準則:一、依法不依人,謂依從真理,不依從人。二、依義不依語,謂依從佛法的思想內涵,不依從文字的表面意思。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謂依從佛陀最究竟的教說,不可舍棄前者依從權宜性的教法。四、依智不依識,謂依從了悟真理的智慧,不依從凡夫的認知?!?a target='_blank'>大方廣十輪經》卷八:「依于四依,具四辯才?!挂沧鳌杆囊乐埂?。
《漢語大詞典》:疑異(疑異)
(1).疑義異文;疑問異議。后漢書·桓譚傳:“能文章,尤好古學,數(shù)從 劉歆 、 楊雄 辯析疑異。”后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為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下。”
(2).猜疑離心。后漢書·董卓傳:“明年春, 傕 因會刺殺 樊稠 於坐,由是諸將各相疑異,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詫異。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橫前,有竅如月,數(shù)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異,而身亦度竅矣。”《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卻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div>
《國語辭典》:析疑匡謬(析疑匡謬)  拼音:xī yí kuāng miù
解析疑義,糾正謬誤。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訂之,芟柞繁蕪,補增闕略,析疑匡謬,頻有更定。」
《國語辭典》:考古質疑(考古質疑)  拼音:kǎo gǔ zhí yí
書名。宋葉大慶撰,六卷。擇取六經諸史及宋代名家著述疑義,加以考證。為繼程大昌《考古編》之作。原本久佚,《四庫本》自《永樂大典》錄出。
《國語辭典》:賞奇析疑(賞奇析疑)  拼音:shǎng qí xī yí
欣賞出眾的文章,解析疑難的問題。語本晉。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div>
分類:欣賞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