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0 【介紹】: 東漢馮翊云陽人,字巨公。少修高節(jié),顯名三輔。王莽篡位,稱疾不仕。光武建武元年應(yīng)詔任御史中丞。性節(jié)儉,常服布被,瓦器蔬食。得帝信重,與司隸校尉、尚書令并專席而坐,時稱“三獨(dú)坐”。后遷司隸校尉,大司徒司直,卒官。
蕭秉 朝代:西漢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漢末梁人,字君房。受《榖梁春秋》于胡常,王莽時為講學(xué)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 【介紹】: 東漢扶風(fēng)茂陵人,字伯初。耿國子。善兵法,好將帥之略。以父任為郎,數(shù)上書言兵事,以患在匈奴,力主以戰(zhàn)去戰(zhàn)。明帝永平中,拜謁者仆射。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事,多稱帝心。永平十五年拜駙馬都尉,次年與竇固擊匈奴,十七年,破車師。章帝時拜征西將軍、度遼將軍。章和二年,與竇憲擊破北匈奴,刻石勒銘燕然山。封美陽侯。善治軍,士卒樂為用。和帝永元二年遷光祿勛。卒謚桓。
全后漢文·卷二十一
秉,字伯初,國子。以父任為郎。永平中,歷謁者仆射、駙馬都尉。章帝即位,拜征西將軍,遷度遼將軍,徵為執(zhí)金吾。章和中,復(fù)拜征西將軍,封美陽侯。永元二年,代桓虞為光祿勛。明年卒,謚曰桓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65 【介紹】: 東漢弘農(nóng)華陰人,字叔節(jié)。楊震子。博通書傳,年四十余,應(yīng)司空辟。歷豫、荊、徐、兗四州刺史,以廉潔稱。桓帝延熹五年拜太尉,時宦官方熾,守令多非其人,秉與司空周景條奏牧守以下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肅然。每朝廷有得失,輒盡忠規(guī)諫,多被納用。自謂有三不惑,指酒、色、財。
全后漢文·卷五十一
秉,字叔節(jié),震中子。年四十余始應(yīng)司空辟,拜侍御史,歷豫、荊、徐、充四州刺史,遷任城相?;傅奂次?,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將,遷侍中、尚書、光祿大夫,以梁冀擅權(quán),稱病去官。冀誅,拜太仆,主常,以爭白馬令李云事免。征拜河南尹,復(fù)坐事輸作左校,遇赦拜太常,代劉矩為太尉。延熹八年卒,年七十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江夏平春人,字玄胄。李通孫。官至秦州刺史。司馬昭嘗問為官清、慎、勤三者,必不得已時,三者之中,以何為先。秉答以“清慎之道,相須而成,必不得已,慎乃為大?!辈⒁詥柎鹬宰珵椤都艺]》,垂示子孫。
全晉文·卷五十三
秉字玄胄,江夏平春人,漢汝南太守通孫。仕魏為秦州刺史。晉受禪,封都亭侯。卒,謚曰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吳汝南南頓人,字德樞。師從鄭玄,后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博通五經(jīng)。以名儒為孫權(quán)所重,官至太子太傅。撰有《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吳吳郡陽羨人,字仲節(jié)。初為豫章太守顧邵小吏,為邵識拔,立聲譽(yù)。官至云陽太守。
羊秉 朝代: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六十九
秉字長達(dá),泰山平陽人,漢南陽太守續(xù)曾孫,大父魏郡府君,即車騎掾元子也。府君夫人鄭氏無子,乃養(yǎng)秉,齠龁而佳,小心敬慎。十歲而鄭夫人薨,秉思容盡哀。俄而公府掾及夫人并卒,秉群從父率禮相承;人不間其親,雍雍如也。仕參撫軍將軍事,將奮千里之足,揮沖天之翼。惜乎春秋三十有二而卒。昔罕虎死,子產(chǎn)以為無與為善。自夫子之沒,有子產(chǎn)之嘆矣。亡后有子男又不育,是何行善而禍繁也?豈非司馬生之所惑歟?(《世說·言語篇》注)
秉拂寮
【佛學(xué)大辭典】
(堂塔)勤于秉拂之頭首寮舍也。
秉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羯磨法四種之第一。行羯磨法時受戒懺悔等之法也。(參見:羯磨)
羯磨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Karma,譯曰作業(yè)。作授戒懺悔等業(yè)事之一種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鈔上一曰:「明了論疏翻為業(yè)也,所作是業(yè),亦翻為所作。百論云事也。若約義求,翻為辦事。」玄應(yīng)音義十四曰:「羯磨此譯云作法辦事,優(yōu)婆離問經(jīng)作劍暮,此梵言之訛也?!够墼芬袅x上曰:「羯磨此云辦事,謂諸法事由玆成辦也?!勾唆赡ケ鼐咚姆ǎ阂唬?。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為秉法。二,事?;蚍缸镏拢驊曰谥碌?,羯磨所行之事實(shí)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shù)也。四,界。行羯磨處之結(jié)界也。見行事鈔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種:一,心念法。二,對首法。三,眾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時,或界中無人,雖無眾僧及對首,亦獨(dú)發(fā)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則其事成辦,謂之獨(dú)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說,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對之,如懺輕微之突吉羅罪。二,對首心念法。原是對首之法,由界內(nèi)無人而佛開心念,說凈受藥等之事也。三,眾心法念。原是眾僧法。但界內(nèi)無人,故開獨(dú)秉之心念。二,對首法。對首者對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說之也。此有二:一,但對首法,為當(dāng)分之對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對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眾法對首,可為眾僧法者,由界中無人而開對,與前心念同。三,眾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為僧所秉,故曰眾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為眾,南山以四人以上為眾)。此有三:一單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為唱言,以為白一不可也,此實(shí)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與決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嚴(yán)制,一說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參涉而宜通和。故先為表白,舉事告知,后舉一羯磨,量處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謂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懺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舉三回羯磨,量處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為白四。見行事鈔上一。據(jù)上行事鈔之說觀之,則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簡單自由者。事事必規(guī)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眾僧法之一,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須一定之人眾。此人眾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數(shù)。必取清凈同見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須比丘之同數(shù)者列坐。故為上數(shù)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無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無不和合(同一結(jié)界內(nèi)僧之意見缺一致者)。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譯作業(yè),即作授戒懺悔等事業(yè)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業(yè)。
秉炬
【佛學(xué)大辭典】
(儀式)禪林之語。與通常所言下火同,別曰秉炬者,因秉炬語長,下火語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數(shù)人行之。行荼毗式時,秉炬火為法語之佛事也。若用真火,則移刻易燼,故刻木炬涂朱為火之狀,或用紅綿繒造花著之于炬首,不點(diǎn)火。
秉持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持律堅(jiān)固也。
僧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秉法中之眾僧法也。
獨(dú)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謂心念法也。以此告于自己一人之心念而其事成故也。(參見:羯磨)
羯磨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Karma,譯曰作業(yè)。作授戒懺悔等業(yè)事之一種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鈔上一曰:「明了論疏翻為業(yè)也,所作是業(yè),亦翻為所作。百論云事也。若約義求,翻為辦事?!剐?yīng)音義十四曰:「羯磨此譯云作法辦事,優(yōu)婆離問經(jīng)作劍暮,此梵言之訛也。」慧苑音義上曰:「羯磨此云辦事,謂諸法事由玆成辦也?!勾唆赡ケ鼐咚姆ǎ阂?,法。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為秉法。二,事?;蚍缸镏?,或懺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實(shí)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shù)也。四,界。行羯磨處之結(jié)界也。見行事鈔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種:一,心念法。二,對首法。三,眾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時,或界中無人,雖無眾僧及對首,亦獨(dú)發(fā)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則其事成辦,謂之獨(dú)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說,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對之,如懺輕微之突吉羅罪。二,對首心念法。原是對首之法,由界內(nèi)無人而佛開心念,說凈受藥等之事也。三,眾心法念。原是眾僧法。但界內(nèi)無人,故開獨(dú)秉之心念。二,對首法。對首者對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說之也。此有二:一,但對首法,為當(dāng)分之對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對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眾法對首,可為眾僧法者,由界中無人而開對,與前心念同。三,眾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為僧所秉,故曰眾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為眾,南山以四人以上為眾)。此有三:一單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為唱言,以為白一不可也,此實(shí)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與決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嚴(yán)制,一說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參涉而宜通和。故先為表白,舉事告知,后舉一羯磨,量處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謂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懺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舉三回羯磨,量處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為白四。見行事鈔上一。據(jù)上行事鈔之說觀之,則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簡單自由者。事事必規(guī)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眾僧法之一,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須一定之人眾。此人眾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數(shù)。必取清凈同見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須比丘之同數(shù)者列坐。故為上數(shù)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無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無不和合(同一結(jié)界內(nèi)僧之意見缺一致者)。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譯作業(yè),即作授戒懺悔等事業(yè)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業(yè)。
秉拂五頭首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前堂首座,后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謂之秉拂五頭首。此五人得執(zhí)秉拂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