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詞典 4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箱底  拼音:xiāng dǐ
箱子的底層。如:「書籍裝箱時,開數(shù)較大的書宜置放箱底,上面則可依次放些開數(shù)較小的書?!?/div>
《國語辭典》:箱底功夫  拼音:xiāng dǐ gōng fū
壓箱底的本事,指最拿手的專長。如:「為了辦好這場盛宴,他把箱底功夫都用上了?!?/div>
分類:本事專長
《國語辭典》:箱底錢(箱底錢)  拼音:xiāng dǐ qián
舊時女方嫁到夫家,木箱底下壓放的首飾、財物。多指女人成家后存藏的私房錢。如:「丈夫經(jīng)商失敗,她只好拿出箱底錢應(yīng)急。」
《國語辭典》:壓箱底(壓箱底)  拼音:yā xiāng dǐ
比喻不輕易展現(xiàn)的本領(lǐng)、絕活。如:「相聲、數(shù)來寶一向是他壓箱底的拿手絕活?!?/div>
《漢語大詞典》:結(jié)軫(結(jié)軫)
(1).楚辭·九章·懷沙:“鬱結(jié)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朱熹 集注:“軫,痛也?!币蛞浴敖Y(jié)軫”謂心中郁結(jié)而沉痛。《文選·宋玉〈九辯〉》:“重?zé)o怨而生離兮,中結(jié)軫而增傷?!?劉良 注:“心中結(jié)怨軫憂而增悲傷?!?清 錢謙益 《再次敬仲韻》之三:“四壁霜華促曙光,中腸結(jié)軫重增傷。”
(2).停車。軫,車箱底部的橫木,亦作車的代稱。 南朝 齊 謝朓 《和徐都曹出新渟渚》:“結(jié)軫青郊路,迴瞰蒼江流?!?/div>
《漢語大詞典》:伏兔
(1).亦作“ 伏菟 ”。隱伏或蹲伏著的兔子。《文選·鄒陽〈上書吳王〉》:“今 胡 數(shù)涉北河之外,上覆飛鳥,下不見伏兔?!?李善 注引 蘇林 曰:“言 胡 上射飛鳥,下盡地之伏兔。”漢書·鄒陽傳作“伏菟”。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雙花伏兔畫屏風(fēng),四子盤龍擎斗帳?!?br />(2).古代車上的部件,勾連車箱底板和車軸,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禮·考工記·辀人:“良輈環(huán)灂,自伏兔不至軌七寸?!?賈公彥 疏:“伏兔銜車軸,在輿下,短不至軌。”
(3).指織機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劉孝威 《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機頂掛流蘇,機旁垂結(jié)珠。青絲引伏兔,黃金繞鹿盧。”
(4).經(jīng)穴名。別名外勾。屬足陽明胃經(jīng)。位于大腿前外側(cè),髕底外側(cè)端上六寸處。靈樞經(jīng)·經(jīng)脈:“胃足陽明之脈……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guān),抵伏兔,下膝髕中?!?span id="yq3kfqs" class="book">《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間,足陽明脈氣所發(fā)?!?br />(5).亦作“ 伏菟 ”。草藥飛廉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飛廉﹝釋名﹞。
《漢語大詞典》:任正
古代車箱底部木檔,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謂之“任正”。與在后方者(即所謂“軫”)共相構(gòu)成車箱之方矩形,故稱。周禮·考工記·輈人:“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長,以其一為之圍?!?鄭玄 注:“任正者,謂輿下三面材,持車正者也?!?孫詒讓 正義:“ 鄭珍 云:‘車箱三面之下,即軫之左、右、前三方也。’…… 黃以周 云:‘任正者,任此正也。正謂車正,車正者,輿也。輿形方正,故謂之車正,其前、左、右三面材之尌輢式者,與古文“匚”、“正”字同?!?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器用》:“ 熙寧 八年, 章子厚 與予同領(lǐng)軍器監(jiān),被旨討論兵車制度……任正圍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參閱 清 鄭知同 《輪輿圖·車輿合軫與任正者及受底板圖》。
《漢語大詞典》:俴收
古代兵車車箱底部的橫木。因較常車為短,故稱。《詩·秦風(fēng)·小戎》:“小戎俴收?!?毛 傳:“俴,淺;收,軫也。” 孔穎達 疏:“大車之用,內(nèi)前軫至后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比之為淺,故謂之淺軫也?!?朱熹 集傳:“凡車之制,廣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載者為大車,則軫深八尺;兵車則軫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俴收’也。”
《漢語大詞典》:車枕(車枕)
車箱底部四面的橫木。周禮·考工記序“車軫四尺,為之一等” 唐 賈公彥 疏:“軫,輿后橫木者,即公之車枕一也?!?/div>
《國語辭典》:墊箱錢(墊箱錢)  拼音:diàn xiāng qián
女子出嫁時,在箱子的四角,各放著裝有銀元的紅紙袋,以討吉利。并將箱子陪嫁帶到夫家。
分類:箱底陪嫁
《國語辭典》:連鑣并軫(連鑣並軫)  拼音:lián biāo bìng zhěn
鑣,馬口所含的鐵環(huán),亦用以指馬。軫,車后橫木,亦為車子的通稱。連鑣并軫比喻并駕齊驅(qū)。清。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序〉:「洪武之初,劉伯溫之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諸人,各逞才情,連鑣并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