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四聰(16世紀—17世紀),字景虞,號朕耳,山東兗州府魚臺縣人。王四聰是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次年(1622年)聯(lián)捷進士,名聲卓著,兵部觀政,獲授戶部浙江司主事,崇禎元年除河南司,二年升山東司郎中,負責糧餉事務,當時關外缺糧,他和孫承宗合作經(jīng)畫以免除憂患。四年轉任永平知府,在當?shù)劁z強扶弱,境內(nèi)秩序井然,五年致仕,士民為他立碑頌德,文章和政事都冠絕一時,有《織履草詩集》流傳,順治八年(1651年)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生卒】:1592—1676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益都人,先世于明永樂中遷京師。字耳伯,號北海、退谷。明崇禎四年進士。在明官至刑科都給事中。明亡,李自成授為防御使。入清,任吏科都給事中,歷官兵、吏兩部侍郎。年六十,引疾歸,家居二十余年而卒。有《經(jīng)翼》、《春明夢馀錄》、《庚子銷夏記》等。維基
孫承澤(1592年—1676年),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上林苑監(jiān)籍山東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孫承澤于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戶部觀政,授陳留縣知縣,六年調(diào)祥符縣,十年行取,十一年欽授刑科給事中。在大順政權中任四川防禦使。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極受多爾袞的寵信,孫承澤批評說用滿洲禮儀祭天不當,多爾袞仍聽得下去。順治十年(1653年),因題奏保舉大學士陳名夏擔任吏部尚書,引起順治帝不滿,認為孫另有所圖,于是承澤“引疾乞休,(上)允之”,隱居西山櫻桃溝,順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閑者軒、硯山齋(今孫公園處)。晚號退谷??滴跏迥辏?676年)卒,賜祭葬如例。安徽會館原為孫承澤寓所“孫公園”的一部分。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員吳廷棟等75人倡議興修安徽會館,同治七年,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湖廣總督李瀚章及淮軍諸將集資,購得“孫公園”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會館。
人物簡介
于鉉,字耳君,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禮部觀政,授浙江長興縣知縣,被御史王某彈劾,七年降職為吉安府照磨,十三年升本府推官,署永新縣事,為修撰劉同升所稱贊。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中,督西城草場,捐出自己的俸祿及稅賦盈余六百金來周佐公用。升江西南饒道副使,當時總兵左良玉所部橫掠江楚一帶,于鉉親率士卒守御,左軍不能侵犯。遷嶺北道(下轄贛州、南安二府,駐南安)參政,時袁州、吉安二府已失陷,于鉉勸輸足餉,鼓勵將士,以圖恢復,后終以一木難支,隨南明小朝廷入廣東后卒于楚雄府。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湖南桃源人,字耳臣。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行人。入清,隱居不出。遇災荒,募糧施粥。卒后,門人私謚貞易先生。有《月江》、《仙掌草》等集。維基
羅其鼎,字耳臣,號月江,湖廣常德府桃源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工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性篤孝,母喪,值鄉(xiāng)試,不預含殮,終身不食肉、衣帛。明亡入清,隱居不出。遇災荒,募富室,捐粟賑饑,全活甚眾。卒后,門人私謚貞易先生。有《月江》、《仙掌草》等集。
人物簡介
黎慶永(16世紀—17世紀),字錫公,號耳庵,湖廣岳州府華容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黎慶永是天啟四年(1624年)的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獲授南戶部云南司主事,十一年改任禮部祠祭司主事,十二年升儀制司員外郎、郎中;十三年以監(jiān)察御史外任廣西驛傳道僉事,改任貴州督學,謝絕請托。弘光年間他升任按察使,救活將處死的百多人,南京失陷后入山建草屋,謝絕人事,有《西山草堂吾盧詩》流傳。
人物簡介
黃耳鼎(16世紀—1645年),字以實,號澹巖,湖廣黃州府蘄水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黃耳鼎自幼好學,崇禎九年(1636年)前往順天府應試時看到有老人哭泣,一問之下才知道老人含冤賣女,他花了三日協(xié)助對方,本來趕不上試期,但剛巧市場火災改期再試,便在當年中舉人,次年(1637年)聯(lián)捷進士。他獲授中書舍人,秩滿召對稱旨,升為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貴;崇禎末年獲派巡按陜西,卻正值李自成攻陷當?shù)匚锤埃牍獾劾^位,改為巡按上下江,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釋超極,字休耳,晚號笨翁。姓陳氏,靖人也。父于明季以卿貢進士謁選入都,病沒燕山。會流冠鴟張,京城淪陷,旅櫬未還,心懷忍痛,絕意世榮,竟從雪峰亙薙染,得法后飄笠孤征,辛勤萬里,遂負櫬歸,得首正丘。嘗慨中原板蕩,陵谷遷變,欲滅跡銷聲,枯槁嵁巖,因結茅曹巖之白壑,復移長泰天城山,息影棲遲,極殊樂之。及游興逸發(fā),閩之武夷,粵中佳山水,靡不登臨。少時已有詩名,中歲益遒,至天真爛熳,不屑作猶人語,每浩唱清吟,知音傳播,逞逞膾炙人口。顧于鉗錘之下,參究精勤,智珠燦發(fā)。雪峰每舉古德法旨,勘驗學徒,極每拈頌出人意表,凡厥酬對,應機無爽,雪峰甚器之。有“瞌睡虎”之喻,授拂表信,聲譽歘起,流播諸方。而華亭總憲徐公孚遠,同安儀部紀公許國、處士洪思,又以氣節(jié)文章,交契獨厚。晚住南山,思建法幢,而世事更新,兵伍雜處,唯楗戶蹜足委順而已。以康熙十五年丙辰八月示疾,浹旬奄然坐化。年五十四,臘二十八?;萌纭⒊霝橹懼?,稱其“道眼圓明,文辭瑰瑋,行潔冰霜,情酣泉石”,信不誣也。
人物簡介
【生卒】:1638—1709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字耳公,號達庵??滴跏荒昱e人。歷績溪、英山教諭,升鎮(zhèn)江府教授。所至修學規(guī),講理學。應蘇撫張伯行聘,主講蘇州紫陽書院。旋卒。
人物簡介
【生卒】:1734—1792 【介紹】: 清江蘇上海人,字健男,一字耳山。乾隆二十六年進士。以獻賦召試賜內(nèi)閣中書舍人,累官至左副都御史。與紀昀同負總纂《四庫提要》之責,與編《通鑒輯覽》、《契丹國志》、《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河防紀略》等。晚年留心經(jīng)濟之學,通知古今水利、兵刑、食貨等事。有《寶奎堂文集》、《篁村詩鈔》等。晚晴簃詩匯·卷九十
陸錫熊,字健男,號耳山,上海人。乾隆辛巳進士,由中書歷官左副都御史。有《篁村詩集》。維基
陸錫熊(1734年—1792年),字健男,號耳山,晚號淞南老人,江蘇上海(今上海市)人,進士出身。陸深從七世孫。其父陸秉笏。博學強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累遷刑部郎中。后與紀昀、孫士毅和陸費墀同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官至左副都御史,出督福建學政。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發(fā)現(xiàn)《四庫全書》中有詆毀朝廷字句的書籍,乾隆帝大怒,令陸錫熊和紀昀負責重新修正,并由兩人分攤費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時陸錫熊已心力交瘁,最終死于重校東北文溯閣《四庫全書》的路上。編有《契丹國志》、《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等書。
人物簡介
【生卒】:1753—1821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獻廷,號九峰。幼習儒,后慕扁鵲之為人,遂棄儒習醫(yī)。三十后耳聾,自號耳聾子,而醫(yī)名益震。嘉慶間嘗授太醫(yī)院院監(jiān),以重聽辭免。從學者甚眾,所遺醫(yī)案,經(jīng)門人編輯傳世。另有《痘痧匯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