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號紫云先生。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歷博羅令,棄官歸里。葆神練氣,不與俗接。后端坐而卒。全宋詩
蘇隨,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知博羅縣(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棄官歸里,崇奉道術(shù),自號紫云先生(《泉南雜志》卷下)。
人物簡介
【生卒】:1036—1101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洵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再中制科。為鳳翔府簽書判官,召試得直史館,攝開封府推官。神宗熙寧中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中,因詩托諷,逮赴臺獄,后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饑疾并作,軾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軾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為翰林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后貶惠州。紹圣中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fù)朝奉郎。尋病逝常州。謚文忠。所作詩文清新暢達,作詞豪放,開拓內(nèi)容,突破綺靡詞風,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六年,試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三年,父洵卒,護喪歸蜀。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quán)開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豐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烏臺詩案獄起,貶黃州團練副使。四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八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尋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知潁州。歷知揚州、定州。紹圣元年(一○九四),貶惠州。四年,再貶儋州?;兆诩次?,赦還,提舉玉局觀。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軾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時謚文忠。有《東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八有傳。 蘇軾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馮應(yīng)榴《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后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后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后集》(殘,簡稱集?。?,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wù)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歷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應(yīng)榴《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guān)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迸Z,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文弨、紀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鈺所??娷鯇O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采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jù)所采各書及有關(guān)資料進行??薄P螺嫾庠?,編為第四九卷?!∑鹑首诩蔚v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謂蘇軾還朝,侍宮師按:謂蘇洵自眉山發(fā)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荊州作。詞學圖錄
蘇軾(1036-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蘇洵長子。有《東坡七集》、《東坡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蘇軾(1036~1101)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歷官杭州、湖州等地。因“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筑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復(fù)起后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忠。為北宋后期文壇領(lǐng)袖,詞開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并稱唐宋四大家;亦工書畫,書法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有《東坡全集》等。曾作詩《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填詞《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對與黃鶴樓的有關(guān)的傳說故事做了詩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黃鵠山泉側(cè)原有蘇東坡謫居石刻遺像。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洵次子。嘉祐二年登進士乙科,受歐陽修賞識。任鳳翔府判官,入直史館。熙寧間王安石變法,軾因政見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烏臺詩案后,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元祐初返京,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旋拜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其間曾被召還朝任禮部尚書等職。為元祐黨爭所累,紹圣初謫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還。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傳》、《書傳》及《東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nèi)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詩》四卷。事跡見《欒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銘》及《宋史》卷三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39—1112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潁濱遺老。蘇洵子,蘇軾弟。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fù)舉制科。初為商州軍事推官。神宗熙寧間,為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力陳青苗法不可行,出為河南推官。歷陳州教授、應(yīng)天府簽書判官等職。元豐中,坐兄軾以詩得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哲宗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改右司諫,劾新黨蔡確、章惇等。累遷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紹圣中,落職知汝州,又責雷州安置?;兆诔鐚幹?,再降朝請大夫,罷祠,居許州。后復(fù)大中大夫致仕。卒謚文定。為文汪洋澹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兄合稱三蘇。有《欒城集》、《詩集傳》、《春秋集傳》等。全宋詩
蘇轍(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洵、兄軾同以文學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六年,又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為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召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議事每與王安石不合,出為河南推官,歷陳州教授、齊州掌書記、簽書應(yīng)天府判官。元豐二年(一○七九),兄軾被罪,轍亦坐貶監(jiān)筠州鹽酒稅。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為右司諫,尋遷起居郎、中書舍人,累遷尚書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門下侍郎。八年,哲宗親政,起用新黨。紹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黨人落職,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議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遷循州?;兆诩次唬贬阌乐?、岳州,復(fù)大中大夫,提舉鳳翔上清太平宮,定居潁昌府。崇寧中重開黨禁,罷祠。大觀二年(一一○八),復(fù)朝議大夫,遷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轉(zhuǎn)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并行于世?!睹急畟麋废录硪灰?、《宋史》卷三三九有傳?!√K轍詩,以明萬歷間清夢軒刊《欒城集》(其中《欒城集》五十卷,《欒城后集》二十四卷,《欒城第三集》十卷,《欒城應(yīng)詔集》十二卷)為底本。參校宋刻殘本《蘇文定公文集》(簡稱宋大字本)、宋遞修本《蘇文定公文集》(簡稱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讓栩刻本(簡稱明蜀本)、《四部叢刊》明活字本(簡稱明活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蘇全集》本(簡稱三蘇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詞學圖錄
蘇轍(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軾弟。有詞見《欒城遺言》。全宋文·卷二○三七
蘇轍(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軾弟。嘉祐二年進士,六年又舉制策入四等。除商州軍事推官,未赴任。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神宗熙寧二年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三年出為陳州教授,六年改齊州掌書記,九年簽書南京判官。元豐二年受兄烏臺詩案連累,貶監(jiān)筠州鹽酒稅。七年移績溪令。八年神宗病逝,被召還朝,擢右司諫。元祐元年擢起居郎、中書舍人。其后相繼任戶部侍郎、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御史中丞、尚書右丞、大中大夫守門下侍郎。紹圣元年哲宗親政后,落職知汝州,貶居筠州、雷州、循州。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歸,閑居潁昌。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詩集傳》、《春秋集解》、《古史》、《龍川略志》、《龍川別志》、《老子解》、《欒城集》,皆傳世。
人物簡介
蘇澥,字浩然,梓州銅山(今四川三臺西南)人。舜元子。以蔭為太廟齋郎(《端明集》卷三九《蘇才翁墓志銘》)。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為臺州天臺令(《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二)。八年,除兩浙轉(zhuǎn)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一)。元豐元年(一○七八),改國子博士奉使高麗(同上書卷二九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為徐王府翊善(同上書卷四六九)。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七六三
蘇澥,字浩然,號支離居士,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舜元次子。以蔭為太廟齋郎。熙寧初為臺州天臺令。二年,命提舉江南西路常平等事。后歷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八年,移兩浙路,官殿中丞。元豐初,改國子博士。后為秘閣校理、江東提舉。元祐中,官至工部郎中,七年,為徐王府翊善。見蔡襄《蘇才翁墓志銘》(《蔡忠惠集》卷三五),《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二七一、二八七、二九三、四六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二,《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65—1147 【介紹】: 宋澧州人,徙居潤州丹陽之后湖,字養(yǎng)直,號后湖居士。少能詩,蘇軾見其《清江曲》,大愛之,謂置李白集中,誰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紹興間居廬山,以徐俯薦,被召,固辭不赴。善文詞,尤工詩。有《后湖集》、《后湖詞》。全宋詩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丹陽(今屬江蘇)人。初以病目,自號眚翁(《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三),后改稱后湖居士。早年嘗就舉中程,以犯諱黜。高宗紹興中,累召不起。十七年卒,年八十三(《全宋詞》)。有《后湖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九、《咸淳毗陵志》卷一九、《嘉定鎮(zhèn)江志》卷二一、《京口耆舊傳》卷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號眚翁,更號后湖,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堅子,頌之族也。工詩,不事科舉,紹興三年以禮敦遣不至。十七年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三十卷,《后湖詞》一卷(存)。見《京口耆舊傳》卷四,《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四五九《隱逸傳》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一五六,《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九。
人物簡介
【生卒】:1072—1124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叔黨,號斜川居士。蘇軾子。以蔭任右承務(wù)郎。軾帥定武、謫嶺南,唯過隨行奉侍?;兆诮ㄖ芯竾辏Y卒,葬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家潁昌小斜川,因以為號。歷監(jiān)太原府稅,知郾城縣,晚年權(quán)通判中山府。能文,善書畫,人稱“小坡”。有《斜川集》。全宋詩
蘇過(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軾第三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應(yīng)禮部試,未第。紹圣元年(一○九四),軾謫惠州,四年,復(fù)謫儋州,皆隨行。元符三年(一一○○),隨父北歸。軾卒后,依叔父轍居潁昌。營湖陰地數(shù)畝,名為小斜川?;兆谡投辏ㄒ灰灰欢?,監(jiān)太原稅。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據(jù)《宋史》本傳,他書著錄均為十卷),已佚。清乾隆時人吳長元得舊鈔殘本,并從他書纂輯,釐為六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永樂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墓志銘》,《宋史》卷三三八有傳?!√K過詩,以《知不齋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進趙氏刊本(簡稱趙本),清舊抄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卷。全宋文·卷三一○○
蘇過(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少子。元祐七年,以父蔭為右承務(wù)郎。紹圣元年,軾貶惠州,后再遷海南,獨過侍行?;兆诩次唬Y北還,途染疾卒于常州,過葬之汝州郟縣,即依叔父轍卜居潁昌。后嘗監(jiān)稅太原,知郾城。晚權(quán)通判中山府。宣和五年卒,年五十二。過能詩文,善書畫,時稱「小坡」。有《斜川集》傳世。《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號九峰。蘇轍族孫。幼孤力學,長于《春秋》,善屬文。徽宗崇寧五年進士。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內(nèi)勁,不妄與人交。言者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元祐邪說,其學術(shù)議論,頗仿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提點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全宋詩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屬四川)人。軾從孫?;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diào)廣都主簿,遷漢川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國子博士,歷秘書正字、將作少監(jiān),比部考功員外郎。出為成都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黨禁罷,提點明道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編》卷一一三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軾從孫。崇寧五年進士,調(diào)廣都簿,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尋除成都路轉(zhuǎn)運副使,為軍器監(jiān)、司農(nóng)、衛(wèi)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黨籍罷,提舉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55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伯充,一作伯克。蘇轍長子。高宗建炎初,以右朝請大夫直秘閣,知婺州,奏減稅額,父老為立生祠。后知泉州、處州。官至工部侍郎,以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全宋詩
蘇遲(?~一一五五),小名梁(《蘇軾詩集》卷二三《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詩自注),字伯充,號涌泉先生(《待制集》卷一九《題坡翁書寄鄧道士詩》),眉山(今屬四川)人。轍長子?;兆谡投辏ㄒ灰灰欢?,官登封縣丞(《欒城三集》卷四《送遲赴登封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直秘閣。出知高郵軍,尋改婺州,遂家于此。四年,召為中書門下檢諸房文字,擢太常少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處州。三年,召權(quán)刑部侍郎,改工部。五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二年,致仕。二十五年,卒,年八十馀。事見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二○、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四五、一六八,明《金華賢達傳》卷四、清《宋史翼》有傳。全宋文·卷二九一五
蘇遲(?——一一五五),字伯充,號涌泉先生,小名梁,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轍長子。建炎初累官尚書右司員外郎。建炎元年六月直秘閣知高郵軍,既而改婺州。四年六月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九月直龍圖閣知泉州,十月改太常少卿。紹興元年十月以集英殿修撰知處州,三年九月權(quán)尚書邢部侍郎,十月權(quán)工部侍郎。五年告老,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二十五年卒。見《柳待制文集》卷一九《題東坡翁寄鄧道士詩》,《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六八等。
人物簡介
號竹莊。全宋文·卷六七○七
蘇森,字仲嚴,晚年號懶翁,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轍四世孫。慶元四年知道州,又知岳州。開禧中知筠州。嘉定九年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四,隆慶《岳州府志》卷三,及所撰《欒城集跋》、《跋修仙辨惑論序》。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欽甫,一作德甫,號省齋。寧宗嘉定四年進士。篤意朱熹之學,踐履堅確。除興化軍教授,以理義之實,革詞藻之華,士風翕然為變。調(diào)韶州教授。有《省齋文稿》、《曲江志》。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元間福州福安人,字仁仲,號北溪。九歲能屬文。弱冠游太學,以文名。宋亡,隱居建陽。時太學生至京師者皆授郡博士?;騽裰觯宦?,以《春秋》、《四書》教學者。有《春秋經(jīng)世》、《春秋大旨》。全宋詩
蘇壽元,字仁仲,小字伯鸞,號北溪,福安(今屬福建)人。弱冠入太學,宋亡,隱于建陽之唐石,著書授徒以終。事見《元風雅》卷二七。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元人,字用之,號諍信居士。因荒亂無師,逢人輒捧書質(zhì)問,稍長,文藝皆通。嘗獲布囊一,中有金銀器各數(shù)事,俟失者悉還之。夜有盜逾墻,金覺,與錢一千,使作生理,盜感愧,卒為善。
人物簡介
【生卒】:1296—1378 【介紹】: 元金華人,字伯夔,號栗齋。嘗學經(jīng)于許謙,以才推擇充府史,擢紹興路蕭山縣尹,弛禁利民,開倉賑饑,改本路總管府經(jīng)歷,不上。轉(zhuǎn)行樞密院照磨,升行省都事。所至有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