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誣妄(誣妄)
(1).謂以不實(shí)之詞蒙騙人。 清 方苞 《辨明堂位》:“以是觀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誣妄也。蓋欲言 周公 踐阼,則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踐阼耳?!?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經(jīng)作者粉飾,后半便大抵改觀,使讀者落誣妄中,以為世間委實(shí)盡夠光明,誰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br />(2).謂以不實(shí)之詞冤枉別人。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查立法太嚴(yán),或混將元年以前所生者捏為元年以后,誣妄出首,牽連無辜,亦未可知?!?孫中山 《敬告同鄉(xiāng)書》:“公等何不一察實(shí)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誣妄 康 梁 一至於是耶?”
《國(guó)語辭典》:讕言(讕言)  拼音:lán yán
1.誣妄、不實(shí)的言詞。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諸子》:「迄至魏晉,作者間出,讕言兼存,璅語必錄?!骨?。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八。漢靈帝》:「狂夫之言,一怒而無馀,卓之暴,市井亡賴之讕言也,而何足懼邪?」
2.書名。作者不詳,內(nèi)容陳述人君法度?!稘h書。卷三○。藝文志》:「《讕言》十(一)篇?!?jié)h。班固。自注:「不知作者,陳人君法度?!?/div>
《漢語大詞典》:詐妄(詐妄)
欺詐誣妄。 唐 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其為人,溫良誠(chéng)信,無邪佞詐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清 林則徐 《瀝陳民間煙土槍具仍宜收繳片》:“此等藉詞搖惑,以嚴(yán)為寬,實(shí)屬詐妄之尤,亟宜痛加懲創(chuàng)。”
《漢語大詞典》:阿曲
1.阿諛隨順。 唐 韓愈 《答呂毉山人書》:“議雖未中節(jié),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儼傳:“必能為 董子 之正言,而不為 公孫 之阿曲?!?郭沫若 《中國(guó)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jié):“ 建武 二十四年(48年), 劉秀 下詔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嚴(yán)厲的處分?!?br />2.謂誣妄不實(shí)。舊唐書·許敬宗傳:“ 敬宗 自掌知國(guó)史,記事阿曲?!?br />3.偏袒回護(hù)。魏書·高道穆傳:“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shí),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fā)。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宋 蘇洵 《議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輩,為刑統(tǒng)毫釐輕重,明辨別白,附以仁義,無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div>
《漢語大詞典》:誑妄(誑妄)
欺詐誣妄。 漢 王充 論衡·治期:“ 歷陽 之都,一夕沉而為湖,當(dāng)時(shí) 歷陽 長(zhǎng)吏,未必誑妄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封常清傳》:“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誑妄為辭?!?span id="g15y9gy"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縣令道:‘可見是這禿奴誑妄。’”
《漢語大詞典》:欺讕(欺讕)
欺騙誣妄。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緱氏別后見寄求決樂議》:“古今互齟齬,大抵皆欺讕?!?/div>
分類:欺騙誣妄
《漢語大詞典》:詐誣(詐誣)
欺詐誣妄。呂氏春秋·務(wù)本:“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誣也;無功伐而求榮富,詐也。詐誣之道,君子不由?!?/div>
《漢語大詞典》:讕躗(讕躛)
指誣妄謬誤之言。
分類:誣妄謬誤
《漢語大詞典》:矜誣(矜誣)
夸張誣妄。韓非子·六反:“然則虛舊之學(xué)不談,矜誣之行不飾矣。”
分類:夸張誣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