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見道以前之修行位也??偡Q見道以前為賢位,見道以后為圣位。賢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住,三、總相念住,謂之三賢位,四、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謂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別二名,通者,皆稱為七賢,皆稱為加行位。別者前三位為三賢。后四位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則對于后之七圣位,而總稱七位為七賢位。(參見:四善根)?!居帧坑写蟪酥哔t。仁王經(jīng)天臺疏上曰:「一初發(fā)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xí)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br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五停心,二別相念住,三總相念住,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即通三賢與四善根(后之四)而為七賢。見玄義四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指小乘的七賢,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聲聞乘人在見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軟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賢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賢。仁王經(jīng)天臺疏上日:「一初發(fā)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xí)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
四善根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小乘俱舍成實于總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滿位,生四種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見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實,法相三宗,其行相各異。梵Kus/ala-mu%la。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參見:加行位)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之后,接著須修四諦觀。當(dāng)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fā)之時,名為暖位;進而智慧增長,達(dá)于頂點,名為頂位;再進而明四諦之理,其心堅住,決定不移,名為忍位;更進而到達(dá)有漏智的最終點,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3。指大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以佛覺為己心,如火欲燃,名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印持無所取之境,順忍所無取之心識,名為忍(暖位以佛覺為己心,頂位以自心為佛境,忍位則覺于中道);由此更進,則迷覺兩忘,中邊不立,雖未至初地見道之出世間,然已到世間的最后邊際,縱屬有漏,但在世間已是第一,名世第一。在此大乘暖、頂、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尋思觀,觀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實智,觀能所二取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