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90,分100頁顯示  上一頁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孔室四科
可與言詩
名彰教敦
立體中正
履信依仁
佛類詞典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七百賢圣
七賢
七賢七圣
十八賢
十八賢眾
十八賢圣
十萬普賢
三賢
三賢位
《分類字錦》:孔室四科
江總 陶貞白先生集序德行 博敏孔室四科經(jīng),術(shù)深長鄭門六藝。
分類:
《分類字錦》:可與言詩(可與言詩)
論語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又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分類:
《分類字錦》:名彰教敦
白居易 贈(zèng)樊著作詩 賢者不為名,名彰教乃敦。
分類:
《分類字錦》:立體中正(立體中正)
夏侯湛閔子騫贊蒸蒸子騫立體中正
分類:
《分類字錦》:履信依仁
李尤九賢管徵君頌抱璞秉和履信依仁
分類: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大日如來東方金剛手菩薩出生之三昧耶也。見略出經(jīng)注一。
七百賢圣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佛滅后百年,在吠舍離城為第二結(jié)集之賢圣也。(參見:結(jié)集)
七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見道以前之修行位也??偡Q見道以前為賢位,見道以后為圣位。賢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住,三、總相念住,謂之三賢位,四、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謂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別二名,通者,皆稱為七賢,皆稱為加行位。別者前三位為三賢。后四位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則對于后之七圣位,而總稱七位為七賢位。(參見:四善根)?!居帧坑写蟪酥哔t。仁王經(jīng)天臺疏上曰:「一初發(fā)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xí)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br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五停心,二別相念住,三總相念住,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即通三賢與四善根(后之四)而為七賢。見玄義四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指小乘的七賢,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聲聞乘人在見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軟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賢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賢。仁王經(jīng)天臺疏上日:「一初發(fā)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xí)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
四善根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小乘俱舍成實(shí)于總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滿位,生四種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見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實(shí),法相三宗,其行相各異。梵Kus/ala-mu%la。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參見:加行位)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之后,接著須修四諦觀。當(dāng)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fā)之時(shí),名為暖位;進(jìn)而智慧增長,達(dá)于頂點(diǎn),名為頂位;再進(jìn)而明四諦之理,其心堅(jiān)住,決定不移,名為忍位;更進(jìn)而到達(dá)有漏智的最終點(diǎn),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3。指大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以佛覺為己心,如火欲燃,名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印持無所取之境,順忍所無取之心識,名為忍(暖位以佛覺為己心,頂位以自心為佛境,忍位則覺于中道);由此更進(jìn),則迷覺兩忘,中邊不立,雖未至初地見道之出世間,然已到世間的最后邊際,縱屬有漏,但在世間已是第一,名世第一。在此大乘暖、頂、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尋思觀,觀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實(shí)智,觀能所二取皆空。
七賢七圣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賢圣之?dāng)?shù)也。七賢如前,七圣者,俱舍論,四教儀之目也。華嚴(yán)孔目章謂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見真理,故名。見道以上者是也。差別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鈍之根性差別其圣者,則為七圣: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至,五身證,六慧解脫,七俱解脫。俱舍論二十五曰:「學(xué)無學(xué)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攝: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至,五身證,六慧解脫,七俱解脫。」四教儀三曰:「七圣位者: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得,五身證,六時(shí)解脫羅漢,七不時(shí)解脫羅漢?!怪褂^三下曰:「若析法入空,有無二門所斷三道,如毗曇所明七賢七圣四沙門果,成論所明二十七賢圣等,差別位次。」大乘義章十七本曰:「或分十四,如毗曇說,見諦道前說七方便(七賢),見諦道中信行法行,修道位中有信解脫及與見到,通前十一。阿那含中得滅定者名為身證,通前十二。無學(xué)位中說慧解脫及俱解脫,通前十四(七圣)。」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薩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別相念住,總相念住,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為七賢。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見得(第二果第三果),身證(第四向),慧解脫,俱解脫(第四果)之人為七圣。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賢位與圣位。七賢(參見:七賢)。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論說:「學(xué)無學(xué)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攝。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至,五身證,六慧解脫,七俱解脫?!?/div>
十八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十八賢圣之略稱。
十八賢眾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十八賢圣項(xiàng)同,(參見:有學(xué))
十八賢圣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十八有學(xué)同。(參見:有學(xué))
十萬普賢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謂為十萬之普賢菩薩。普賢者,華嚴(yán)經(jīng)中慈悲門之菩薩也。(參見:普賢)
三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謂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薩也。仁王護(hù)國經(jīng)疏曰:「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皆稱賢者,此就別教而論,蓋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盡,尚有無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賢?!?br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小乘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之位,謂之三賢。見七十五法名目。又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謂之三賢。見大藏法數(shù)十。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尚有塵沙無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稱為三賢,或地前菩薩。2。合小乘之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三者,名為三賢。
【三藏法數(shù)】
(出仁王護(hù)國經(jīng)疏)
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皆稱賢者,此就別教而論,蓋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盡,尚有無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賢也。
〔一、十住〕,會理之心,安住不動(dòng),名之為住。一發(fā)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頂住。
〔二、十行〕,行即進(jìn)趣之義。謂行此行,則能進(jìn)向于果,名之為行。一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違逆行、四無屈撓行、五無癡亂行、六善現(xiàn)行、七無著行、八難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實(shí)行。
〔三、十回向〕,回因向果,名為回向。一救諸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二不壞回向、三等一切諸佛回向、四至一切處回向、五無盡功德藏回向、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十入法界無量回向。
三賢位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賢之階位。(參見:三賢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