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墜驢
 
驢失腳
 
陳摶驢背
  
白驢遺跡
  
墜驢客
 
陳摶墜驢
 
先生墜驢

相關人物
陳摶


《宋人軼事匯編》卷五〈陳摶種放魏野楊樸穆修郭忠恕江直木〉~77~
華山隱士陳摶,字圖南,唐長興進士,游四方,有大志,隱武當山,詩云:「他年南面去,記得此山名?!贡境瘡堗嚬窟d改南面為南岳,題其后云:「蘇壁題詩志何大?可憐今老華圖南?!箵粐L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人,欲入汴州,在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墮騾曰:「天下于是定矣。」
《邵氏聞見錄》卷七~69~
華山隱士陳摶,字圖南,唐長興中進士,游四方,有大志,隱武當山詩云:「他年南面去,記得此山名?!贡境瘡堗嚬摹改厦妗篂椤改显馈梗}其后云:「蘚壁題詩志何大,可憐今老華圖南?!股w唐末時詩也。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于是定矣?!?/span>
典故
澹臺公正
 
子羽遺跡

相關人物
澹臺滅明


《論語注疏·雍也》~53~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

例句

澹臺千載后,公正有遺名。 封孟紳 賦得行不由徑

子羽有遺跡,孔門傳舊聲。 張籍 省試行不由徑

典故
二江遺跡


《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407~
自是之后,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wèi)衛(wèi)衛(wèi),與濟、汝、淮、泗會。于楚,西方則通渠漢水、云夢之野,東方則通溝江淮之閒。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于齊,則通菑濟之閒。于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則用溉忴,百姓饗其利。至于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shù)也。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管橋水,一名清江,亦名水江,西南自溫江縣界流來?!褂衷疲骸港幻啥冀?,一名市橋江,亦名中日江,亦曰內江,西北自新繁縣界流來。二江并在益州成都縣界。任豫《益州記》云『二江者,郫江、流江也』?!讹L俗通》云『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縣兩江,溉田萬頃。神須取女二人以為婦,冰自以女與神為婚,徑至祠勸神酒,酒杯澹澹,因厲聲責之,因忽不見。良久,有兩蒼牛斗于江岸,有閒,輒還,流汗謂官屬曰:「吾斗疲極,不當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殺北面者,江神遂死』。《華陽國志》云『蜀時濯錦流江中,則鮮明也』。」
《國語辭典》:遺跡(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埂都t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br />2.心相知而跡相忘?!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br />3.比喻棄而不顧?!秶Z。楚語下》:「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國語辭典》:遺跡(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事跡。清。邵長蘅〈夜游孤山記〉:「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遺跡顧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遺跡談虛(遺跡談虛)
謂舍棄根據(jù)而空談玄虛。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序》:“然有 退之 ( 韓愈 )之學則可,無 退之 之學而遺跡談虛,恐援據(jù)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易,并可赧矣?!?/div>
《國語辭典》:流風遺跡(流風遺跡)  拼音:liú fēng yí jī
前代流傳下來的風尚舊跡。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挂沧鳌噶黠L遺躅」。
《國語辭典》:費優(yōu)姆遺跡(費優(yōu)姆遺跡)  拼音:fèi yōu mǔ yí jī
從舊石器時代到普特列邁奧斯時代的文化遺跡,位在埃及開羅南方約九十公里的地方,多分布在與尼羅河連接的庇魯克特??惡橹行牡牡偷貐^(qū)。出土的肖像非常著名,這些肖像畫是在木板上,以淡彩畫、蠟畫方法所繪制,作為陪葬用的假面具。被放置在木乃伊的面部及旁邊。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遺跡是屬于新石器時代的器物。漸新世的化石保存非洲動植物的進化情形。
《分類字錦》:墨池遺跡(墨池遺跡)
見金庭注
分類:
《漢語大詞典》:舊跡(舊蹟)
亦作“ 舊跡 ”。亦作“ 舊蹟 ”。
(1).陳跡;遺跡。后漢書·隗囂傳:“今 天水 完富,士馬最強,北收 西河 、 上郡 ,東收 三輔 之地,案 秦 舊跡,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樓歌》:“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紅樓夢》第三四回:“彩綫難收面上珠, 湘江 舊跡已模糊?!?br />(2).引申為前人的規(guī)矩。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敘略節(jié):“胸藏舊蹟,目無成法?!?br />(3).前人的或舊時的墨跡(指書畫)。 宋 王讜 唐語林·識鑒:“ 閻立本 善畫,至 荊州 視 張僧繇 舊跡?!?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世之摹字者,多為筆勢牽制,失其舊跡。須當橫摹之,汎然不問其點畫,惟舊跡是循,然后盡其妙也?!?br />(4).水流的故道。《后漢書·明帝紀》:“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門, 河 汴 分流,復其舊跡。”魏書·裴延儁傳:“ 范陽郡 有舊 督亢渠 ……皆廢毀多時,莫能修復。時水旱不調,民多飢餒, 延儁 謂疏通舊跡,勢必可成,乃表求營造?!?/div>
《國語辭典》:形跡(形跡)  拼音:xíng jī
1.表露于外的動作舉止。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挂沧鳌感污櫋?。
2.儀容禮貌。如:「不拘形跡」?!读凝S志異。卷八。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div>
《國語辭典》:孑遺(孑遺)  拼音:jié yí
殘留、獨存。《詩經(jīng)。大雅。云漢》:「周馀黎民,靡有孑遺?!埂肚迨犯?。卷一二○。食貨志一》:「四川經(jīng)張獻忠之亂,孑遺者百無一二,耕種皆三江、湖廣流寓之人?!?/div>
《漢語大詞典》:遺躅(遺躅)
猶遺跡。 唐 何儒亮 《亞父碎玉斗》詩:“ 嬴女 昔解網(wǎng), 楚王 有遺躅?!?宋 蘇軾 《葉教授和溽字韻詩復次韻為戲記龍井之游》:“似聞雪髯叟,西嶺訪遺躅?!?明 袁宏道 《萊陽張廷尉贊》:“ 汴水 之上,有公遺躅?!眳⒁姟?遺跡 ”。
分類:遺跡
《國語辭典》:遺跡(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埂都t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
2.心相知而跡相忘?!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
3.比喻棄而不顧。《國語。楚語下》:「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國語辭典》:遺跡(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事跡。清。邵長蘅〈夜游孤山記〉:「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遺跡顧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遺蛻(遺蛻)
(1).蛻皮。《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閣千秋重,遺蛻蟬吟一殻輕?!?br />(2).遺棄形骸。指尸解;仙逝。 明 湯顯祖 《〈劉大司成文集〉序》:“上追 洪厓 驂鸞之跡,下睨 仙嚴 遺蛻之處。”
(3).僧、道認為死是遺其形骸而化去,故稱其尸體為“遺蛻”。 明 宋濂 《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后三日,奉遺蛻焚於 石子岡 ,執(zhí)紼從者至數(shù)千人?!?清 黃宗羲 《吳山益然大師塔銘》:“嘗過 武林 石屋寺 ,毘盧閣中有僧遺蛻,師謂寺僧曰:‘此我前身也?!?魯迅 《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張資平全集》還應該看的?!?br />(4).遺跡;遺留物。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蓋是死火山口之遺蛻?!?br />(5).指化石。 嚴復 天演論·察變按語:“而礦事日闢,掘地開山,多得古禽獸遺蛻,其種已滅,為今所無?!?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夫石灰為動物之遺蛻,石墨為植物之槁株,設無生物存,何得有是?”
《漢語大詞典》:遺身(遺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隱居。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恬虛樂古,棄事遺身?!?晉 成公綏 《嘯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明 劉基 《招隱》詩之四:“我生不偶俗,遺身在蒿蓬?!?br />(2).猶舍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袁淑傳》:“自非達義之至,識正之深者,孰能抗心衛(wèi)主、遺身固節(jié)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子昔起廣大心,發(fā)弘誓愿,孤游異域,遺身求法?!?br />(3).遺跡。 明 王士性 《廣志繹·兩都》:“ 桃源 三叉廟 有老 黃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兩岸牽挽龍舟,始塞泯之,今遺身猶隱隱存?!?br />(4).即遺體。如:將軍的遺身棄于村外荒冢間,群眾鏟開積雪將其掩埋了。參見“ 遺體 ”。
《國語辭典》:遺體(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體,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骨肉,故稱為「遺體」?!抖Y記。祭義》:「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漢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钢腥孚吶氚葜],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
2.死者的尸體。
《漢語大詞典》:遺趾(遺趾)
(1).猶遺跡。《宋史·隱逸傳·張愈》:“有峯千仞,有溪數(shù)曲, 廣成 遺趾, 吳興 高躅?!?元 袁桷 《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飄飄愧陳人,歷歷見遺趾?!眳⒁姟?遺跡 ”。
(2).同“ 遺址 ”。 明 陳宏緒 寒夜錄卷中:“ 吳彩鸞 仙蹟在吾郡 紫極宮 ,今 寫韻軒 其遺趾也?!?清 厲鶚 《元西天元興寺鐘題名跋》:“五寺又遞湮矣,今遺趾已不可考?!?/div>
分類:遺跡
《國語辭典》:遺跡(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段倪x。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埂都t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
2.心相知而跡相忘。《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br />3.比喻棄而不顧?!秶Z。楚語下》:「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div>
《國語辭典》:遺跡(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事跡。清。邵長蘅〈夜游孤山記〉:「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遺跡顧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道士墜驢(道士墜驢)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載: 五代 末隱士 陳摶 ,乘騾去 汴州 ,途中聽到 趙匡胤 登極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墜騾說:“天下從此定矣。”遂入 華山 為道士。后因以“道士墜驢”為亂世結束,天下趨于太平的典故。 清 丘逢甲 《四迭秋懷韻》之八:“道士墜驢天下定, 香孩 夾馬 圣人生?!?/div>
《漢語大詞典》:騎驢倒墮(騎驢倒墮)
典出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華山 隱士 陳摶 ……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欲入 汴州 。中途聞 藝祖 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 華山 為道士?!焙笠浴膀T驢倒墮”形容太平之世。 清 錢謙益 《徐大于王聞詔枉詩見賀奉答》之二:“騎驢倒墮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
分類:太平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