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量;考查。 唐
李靖 《李衛(wèi)公問對》卷下:“ 太宗 曰:‘然。吾謂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zhàn)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 孫武 著書,三等皆具焉?!?span id="efq4fyt" class="book">《
隱居通議·雜錄》引 宋 鄭克
《折獄龜鑒》:“ 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塊形狀鎔寫校量,始稱其半,已及三百斤,盡計大數(shù),非二人以竹擔可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頌聲作” 清 陳立 義疏:“因凡校量勤惰之處,亦謂之校。”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蜥蜴的殘夢》:“他們對于這些史料不加重視,或則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輕重的校量,或則根據(jù)后來的歷法推譜所謂‘ 殷 歷’,真可以說是捧著金飯碗討飯了?!?br />(2).較量,計較。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陛下圣德含光,規(guī)模弘遠……何用臨朝對眾與其校量?”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張龍圖》:“ 張 起視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與之校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