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54 【介紹】: 西漢齊悼惠王劉肥子。初封陽虛侯。文帝十六年以齊地分封肥諸子,將閭封為齊王。吳楚七國亂起,齊地各王皆應(yīng)之,將閭狐疑未定,曾陰與齊地各王通謀。漢兵至,通謀事泄,自殺。
《漢語大詞典》:陽虛
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xiàn)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陽虛大多具有氣虛癥狀,同時兼有寒象。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喜吃熱飲、體溫偏低、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國語辭典》:陽虛發(fā)熱(陽虛發(fā)熱)  拼音:yáng xū fā rè
一種疾病的癥狀。中醫(yī)上指:(1)因勞倦內(nèi)傷,脾胃氣虛而致的虛熱。(2)因陰寒內(nèi)盛,虛陽格拒于外所出現(xiàn)的浮熱。
《漢語大詞典》:陽病(陽?。?/div>
中醫(yī)指陽虛有寒的病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曰:‘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
《國語辭典》:內(nèi)寒(內(nèi)寒)  拼音:nèi hán
由體內(nèi)所自發(fā)的寒氣。中醫(yī)指因陽氣虛弱,臟腑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水液運化障礙、濁陰滯留的病癥。癥狀為吐瀉、腹痛、手足逆冷或水腫痰飲等,雖用取暖或覆被等外在方式也都不能去除寒氣。
《國語辭典》:補陽(補陽)  拼音:bǔ yáng
中醫(yī)稱治療陽虛癥的方法。
《國語辭典》:寒厥  拼音:hán jué
中醫(yī)上指患者四肢逆冷,面青腹病,不省人事。
《漢語大詞典》:筋度
中醫(yī)古診法“五度”(或稱“十度”)之一。即衡量、測度筋的陰陽虛實。《素問·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參見“ 五度 ”。
《漢語大詞典》:五度
(1).五行。文子·自然:“八風(fēng)詘申,不違五度?!?span id="tcuvdkw" class="book">《鹖冠子·天權(quán)》:“五度既正,無事不擧。” 陸佃 注:“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是也?!?span id="xqikhkb" class="book">《淮南子·兵略訓(xùn)》:“音氣不戾八風(fēng),詘申不獲五度?!?許慎 注:“五度,五行也。”
(2).五級度量單位、即分、寸、尺、丈、引。漢書·律歷志上:“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br />(3).中醫(yī)稱神、氣、血、形、志五者之盛衰為五度。一說指十度中的脈、臟、肉、筋、俞。《素問·方盛衰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br />(4).五次。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親友書詠而報之》:“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唐 李頻 《春日旅舍》詩:“如何一別故園后,五度花開五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