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0—1132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子虛,號隨緣居士。黃彥子。哲宗元祐間進士。歷雍丘主簿,齊州教授。元符末昭慈圣獻皇后既復(fù)位號,而典冊未正,策上書引古義爭之,言甚剴切,為蔡京所忌?;兆诔鐚幊跞朦h籍,羈管登州。后赦歸,歷通判嚴州,官至直秘閣。
全宋詩
黃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虛,自號隨緣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吳郡志》卷二八)。授杭州司理參軍,遷雍丘縣主簿。元符末改齊州教授?;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朦h籍,羈置登州,徙海州。宣和中為浙西提舉司干辦公事,移京東,改發(fā)運司屬官。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通判嚴州,除直秘閣。紹興二年卒,年六十三。事見《龜溪集》卷一二《黃直閣墓志銘》。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黃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虛,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元祐五年進士及第,授杭州司理參軍。歷雍丘主簿,齊州州學(xué)教授。崇寧初以上書列名黨籍,羈置登州,徙海州。后赦還家,閉戶讀書,喜浮屠氏,自號隨緣居士,如是二十年。宣和、靖康中,歷姑蘇、浙西、京東幕職。建炎二年改宣教郎、通判嚴州。紹興元年除直秘閣。二年,以贓廢,尋卒,年六十三。有文集百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四十卷)。見沈與求《龜溪集》卷一二《黃直閣墓志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五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宣州涇縣人,字仲實。國子生。逢兵事起,以軍功補官。欽宗靖康初使金,與爭論疆圉,不屈被囚。后釋歸,以武翼郎致仕。
全宋詩
鮑若虛,字仲實,號隨緣處士,涇縣(今屬安徽)人。欽宗靖康間以武翼郎致仕。事見清嘉慶《涇縣志》卷一八。
真如隨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隨緣真如隨無明之染緣而生九界之妄法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真如之一。(參見:二真如)
二真如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真如)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有種種,一隨緣真如,不變真如也。隨無明之緣而起九界之妄法是為隨緣真如,雖隨緣而為妄法,然其真性不變,謂之不變真如。因隨緣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不變真如故,萬法即真如。是華嚴之終教,天臺之別教已上所談也。二空真如,不空真如也。真如究竟離染法而如明鏡,是云空真如,真如具一切凈法,如明鏡之現(xiàn)萬象,謂之不空真如。是亦起信論等之說。三清凈真如,染凈真如也。是隨緣真如不變真如之異名,出于釋摩訶衍論三。四有垢真如,無垢真如也。眾生所具之真如云有垢真如,諸佛所顯之真如云無垢真如。此為大乘止觀二所說。五在纏真如,出纏真如也。是有垢真如無垢真如之異名。出于起信論疏。六生空真如,法空真如也??杖宋叶@之真如曰生空真如,空法我而所顯之真如曰法空真如。此為唯識論所說。七依言真如,離言真如也。真如之體,本來離言辭之相,離心念之相,是云離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說而顯其相,是云依言真如。是亦起信論所說。八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也。是依言真如離言真如之異名。探玄記等所說。九相待真如,絕待真如也,是亦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之異名。華嚴大疏鈔所說。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隨緣真如和不變真如。隨無明之緣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隨緣真如;雖隨緣而為妄法,但其真性不變,叫做不變真如。因隨緣真如故,真如就是萬法,因不變真如故,萬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眾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3。在纏真如和出纏真如。這是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的別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杖宋抑笏@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顯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離言真如。真如之體,本來就是離言詞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離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說而顯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這是依言真如和離言真如的別名。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安立真如〕,體非偽妄曰真,性無改異曰如;即一實相之體也。謂真如之體,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謂真如之法,從本已來,性自清凈,離一切相,寂滅無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數(shù)】
(出起信論疏)
〔一、離言真如〕,謂真如之體,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相,故名離言真如。
〔二、依言真如〕,謂真如之體,性本虛融,不礙言說,以依言說能顯真如,故名依言真如。
【三藏法數(shù)】
(出起信論疏)
〔一、不變真如〕,謂真如之體,從本已來,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體恒寂靜,無一異相,故名不變真如。
〔二、隨緣真如〕,謂真如之性,本無生滅。然因無明熏動,起一切相。如水因風(fēng),妄波忽動,若風(fēng)止息,動相元無,故名隨緣真如。
隨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外界之事物來,與自體以感觸,謂之緣。應(yīng)其緣而自體動作,謂之隨緣。如水應(yīng)風(fēng)之緣而起波。真如之于諸法,佛陀之于教化,皆然。最勝王經(jīng)五曰:「隨緣所在覺群迷。」又隨其機緣。不加勉強也。齊書陸法和傳曰:文宣賜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隨著各種的因緣。
【俗語佛源】
是佛教根本理論之一?!咐砑捶鹫?,不思議理性也。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圣不增?!梗ā?a target='_blank'>教觀綱宗》)理性不異不變名「如」,循業(yè)發(fā)現(xiàn)(隨緣)為「來」(色法與心法)。「如來藏」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絕待統(tǒng)一體?!鸽S緣」之義,謂「如來藏」中一切清凈法,周遍法界;隨眾生心,循業(yè)發(fā)現(xiàn)。眾生背覺合塵,故發(fā)塵勞,有世間相。諸佛滅塵合覺,故發(fā)真如妙覺明性(《楞嚴經(jīng)》卷三、卷四)。后以「隨緣」表示隨其機緣,不加勉強?!?a target='_blank'>北齊書·陸法和傳》:「文宣賜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盡免之。曰:各隨緣去?!褂直硎韭犎苇h(huán)境安排,如言「隨緣度日」。(禹振聲)
隨緣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行四種之一。(參見:二入)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無我,皆由業(yè)轉(zhuǎn);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皆是過去宿因所感,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fēng)不動,冥順于道,故名隨緣行。
二入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于理無所疑,謂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謂之行入也。金剛?cè)两?jīng)上曰:達摩所說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種: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舍妄歸真,則圣凡等一,與理冥符而無分別,寂然無為,名曰理入。行入則有四者:一、報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冤苦之時,當(dāng)念我往昔劫中,舍本逐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yè)之果熟,甘心忍受,都無冤訴。此心生時,與理相應(yīng),是體冤進道,故名報冤行。二、隨緣行,眾生無我,皆緣業(yè)轉(zhuǎn),苦樂齊受,若受勝報榮譽之事,皆是過去宿因之所感,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不增減,八風(fēng)不動,冥順于道,謂之隨緣行。三、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求,名之為求,智者悟真,安心無為,萬有皆空,無所希求,是真無求,順道而行,故謂之無所求行。四、稱法行,性凈之理名之為法,法體無慳貪,順之而行檀,乃至法體明朗而無癡闇,順之而行般若,如是稱法而行六度,名為稱法行。見少室六門第三門二種入。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入佛知見;行入是由實踐著手,實踐修心,磨鍊意志。
隨緣假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四假之一。應(yīng)緣說假者之假也。如三乘教是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四假之一。(參見:四假)
四假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論玄義謂一切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門:一因緣假,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緣假之義也。二隨緣假,如隨三乘之根性說三乘之教門是也。三對緣假,如對治常而說無常,對治無常而說常是也。四就緣假,外人說諸法實有,諸佛菩薩就彼諸法推求,竟不可得,是名就緣假。此四假總收十二部經(jīng)八萬之法藏,四諦具用四假。但智度論多用因緣假(為釋經(jīng)也),中論十二門論多用就緣(為破外計也),百論多用對緣假(為破常無常之二邊也)?!居帧砍蓪嵳撘嗾f四假。(參見:假)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成實論中又明四假:一因生假,一切之有為法,由因而生皆為無性,故名因生假,如六因四緣生諸法。是前三假中之法假。二緣成假,如攬五蘊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三假中之受假。三相待假,如長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續(xù)假,如一念之色聲,不成身語業(yè),色聲相續(xù),方成身語業(yè)。見大乘義章一,俱舍光記三十。
隨緣化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隨緣教化眾生也。
隨緣不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有隨緣動作之不變之意,真如者,其體雖為不變,然觸緣則生起萬有,故曰隨緣不變。(參見:隨緣真如)。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雖隨千差萬別的機緣,但本體不變。
隨緣真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法相三論于權(quán)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謂萬物之本體,真實如常,不變不動,此不變不動之真如為所依,而因緣之事相安立也。然則真如為體,萬物為相,體與相,雖所依畢竟不離,然彼此本來各別,如合木與石也。如華嚴天臺,為實大乘,于真如立二相,一為不變真如。二為隨緣真如。不變真如之邊,雖如彼權(quán)大乘所言,然謂真如不止于不變之一邊,更有隨緣之用,應(yīng)外來之緣而現(xiàn)森羅萬象,猶如不變之水,依外緣之風(fēng),而起千波萬波也。其所起之波,猶不失水之性,森羅萬象之事相,猶無變不變之真如性者,故萬法即真如,真如即萬法也。蓋真如有隨緣之德,故真如即萬法也。而真如又具不變之性,故萬法即真如也。起信論曰:「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雇x記中本曰:「一如來藏心含于二義:一約體絕相義,即真如門也。(中略)二隨緣起滅義,即生滅門也。」金錍論曰:「應(yīng)知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種真如之一。(參見:二種真如)
【三藏法數(shù)】
謂真如之性,本無生滅。然因無明熏動,起一切相。如水因風(fēng),妄波忽動,若風(fēng)止息,動相元無,故名隨緣真如。
隨緣真如之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不變真如比水,隨緣真如較波。此波有二,根本無明為緣,攪亂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惡之業(yè),感苦樂之果,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隨緣真如之波也。又吹于大悲之風(fēng),現(xiàn)種種之境,化種種之身,布種種之教者,佛菩薩為他隨緣真如之波也。
攝化隨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順眾生之機緣而以種種方便攝受化益之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順著眾生的機緣而以種種的方法去攝受和教化。